昨天,扫了健康码、测过体温走进跟岗学校,立马被左侧的墙壁震撼和感动了。震撼和感动我的不是墙壁高度和长度,也不是类铜质的墙面,而是“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这句话!
曾经或者说直到现在,“快乐教育”在国内风靡不止,被多少家长和孩子甚至是从教育奉为圭臬;从教后,当我每次听到“快乐教育”就没有真正快乐过,所以我从不承诺学生进行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这个理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的,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他在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写道:“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斯宾塞的观点刚进入国内,就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我们这代人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约束,感觉太不快乐了,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得快乐,当有人站出来说要让孩子快乐,这无疑是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为了弥补自己的缺失,我们就很经验主义地把快乐定义为约束少、压力小。
“快乐教育”就这样被歪解为不能约束,读书就凭自己的愿望,想读就读不想读就算,不用做作业最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更好,极限程度是让弱势教育连弱都没有了。
其实,大谈特谈快乐教育的人很多,却很少人知道,在斯宾塞的培养下,他的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了,其他几个孩子也都是各个领域的精英。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想想都知道,如果只是自由自在地玩耍,没有努力的学习,能进剑桥,能成为行业精英吗?
平常我们听到比较多的话是:“国内的孩子太累了,玩耍的时间太少,你看人家国外都主张快乐教育,让孩子自由成长。”
“快乐教育”的提法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大家对快乐的定义和犯了经验主义。很多家长对“快乐”的偏见就是把快乐与学习对立起来。而对于孩子来说很多更是错误地以为“快乐”就是不能约束。
也许是因为无知或者不了解,每当听到身边有人提起外国孩子们时羡慕的语气,就以为在外国,没有无穷无尽的书本,没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不用为了考试成绩发愁,不用为了家长的责难而难过。他们的课堂上永远是在做游戏,他们的老师一个个都和蔼可亲。这对于正挣扎在书山题海中的中国孩子们来说,真的就是天堂。
于是,孩子们变得越来越痛恨学习,总会希望取消应试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的甚至发誓一定要走出国门定居海外,自己受过的罪一定不能让下一代再受,自己的后代应该在蓝天下成长,应当享受自由的空气,有着难忘的童年。所以一旦有不满意的地方时总会有人采取极端的行为来标榜自己的“英雄”。他们不知道的是国外的孩子在学习上比我们努力和辛苦得多!
我阻止不了“快乐教育”谎言的盛行,但我一直跟孩子说学习是艰辛枯燥的,无限制的自由自在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去体会开心和幸福。当我看到墙壁上的“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时,我驻足了并拍下了照片。在发言时也先从进门的震撼和感动开始讲。过后还特意请教跟岗学校冯校长如何让幸福在校园里形成!
教育是让人学会自我成长,真正懂得自我成长就能感受到自我进步的喜悦,就不会把努力当作快乐的敌人。当我们在努力中感受到自己内在生命的强大,那就我们抵抗困境、破茧成蝶的力量,也是最长久的快乐源泉,也是最实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