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鸡桥

        久闻高义桥的奇特了,说它奇特,那是因为这座寻常的高义桥,已被中国文化深深地涂染了。

        正月空闲,偕三五好友,驱车前往。过汤溪西门,沿汤山公路,经东祝,过冬畈,绕道高义,便见一道溪流,那就是莘畈溪,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习惯称“姑蔑溪”。姑蔑溪上有一座高义桥,高义桥为平梁石桥,全桥有九道泄水孔和八个石墩,石墩呈舟形,上游迎水面用分水尖,材质为红沙石,各桥墩之间的桥面各用宽约25多厘米、长约5米的四块条形青石纵向铺设。全桥长约60余米,桥面宽约1.15米;桥墩长约4.40米,桥墩宽约1.70米。桥西端有牌坊式碑亭,石碑上镶嵌着《新建高义桥记》的碑文和建桥捐款的清单。现在整座桥,除了桥面有几处因条石断落而更换成钢筋混凝土进行修复加固外,石墩的条石也多有掉落,却仍被搁置在溪水中,尚未复原,高义桥目前已岌岌可危。

        因为心存这份担忧,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走到桥的上游,以便看得更为真切。这时,一位朋友走近桥下去仔细查看,却惊奇的发现,桥墩上面雕刻着一些不同鸟类动物的头。我们也一起近前观看,但又一时难以辨认,这时又恰好溪边有位洗衣的村妇,她告诉我们,这座桥八个桥墩的分水尖上面雕刻着三种鸟类动物的头,分别是公鸡两个、老鹰和鹞子各三个。于是,我们猜想,也许这就是高义桥的奇特之处吧,但很快疑问随之而来,既然桥上雕有三种鸟类动物,我们就不明白,当地的人们却又为什么唯独要把高义桥称之为鸡桥呢?随着查访的深入,我们仿佛已被当地的人们带进了一个独特的民俗文化世界里——

        说起高义这座鸡桥,知道的人都说,其实高义是在建造一座风俗桥。那么,高义鸡桥有着怎样的一段风俗故事呢?

        原来姑蔑溪流经高义、中祝这片黄土丘陵地带,这段的溪流河床浅,溪底没有鹅卵石和泥沙,尽是红岩石,每当汛期来临,经常遭遇洪灾,淹没了溪边的村庄和农田,因为水流急湍,往往造成人畜冲走的悲剧。

        更重要的是,当人们请来了许多位风水先生来察看过地理形势后,都觉得这里的溪滩犬牙交错,好似蜈蚣,是蜈蚣精在作怪。所以,在当时改变溪流绝对不可能的情况下,风水先生们就建议,在此建造一座风俗桥,那就是鸡桥。为什么要建造鸡桥呢?

        原来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公鸡本来有一只高高鸡冠和一对长长犄角,它长得非常漂亮。那时候龙没有犄角的,头上光光的什么都没有。于是在玉皇大帝决定十二生肖的排名顺序前,龙就想办法把自己弄得漂亮一些,于是龙天天拍公鸡的马屁,说公鸡就算没有角也非常漂亮,一定可以排在第一,就让公鸡把角借自己用一下。公鸡听信了龙的话,就把角借给了龙,并且让蜈蚣来作证。后来在十二生肖的排名中,公鸡输给了龙,公鸡就特气愤,一大早就想去找龙要回自己的角,龙看到角长在自己的头上,觉得特别漂亮,就不想还给公鸡了,于是他看到公鸡来要角就一下子跳到水里躲了起来。所以,此后,只要有公鸡出现的地方,龙就潜伏下来而不再去兴波作浪了。

        由于公鸡不会水,他就只能站在岸边叫:“龙——哥——哥——,角——还——我——”,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打鸣的习惯,那声音的节奏至今还很像呢。后来公鸡再去找蜈蚣评理,蜈蚣之前其实收了龙的好处,就在大伙面前作了伪证,公鸡被气得脸红脖子粗,于是公鸡就对蜈蚣记恨在心。所以,我们就能够看到现在的公鸡每次看到蜈蚣,它都会像发疯似的乱啄一气,直到蜈蚣气绝身亡才肯罢休。

        风水先生们的建议,获得了人们的认可,于是就在民国十一年(即公元1922年)开始准备建造这座鸡桥了。

        据说,当年建桥的时候,请到了三班石匠师傅到场。靠山脚桥西侧那边的石匠先动工,石匠又根据风水先生对民间风俗的建议,他们在桥墩上雕刻了两只栩栩如生的公鸡,以防涨水时蜈蚣精作怪,并且还特又在桥墩的底下深埋了两条铁蜈蚣,以此来镇住蜈蚣精。为什么不用石蜈蚣?因为铁蜈蚣即便不能镇死,躲在水里,迟早也得烂掉。接着,东边的第二班石匠也动工建造了,而期间不知何故,出了什么关节,就闹了些许不愉快,再加上石匠心胸狭窄,便在三个桥墩上雕刻了三只老鹰,以示老鹰捉鸡,使对方不能发挥公鸡降蜈蚣的神威。紧接着,又轮到了第三班石匠动工,石匠师傅看到如此阵势,出于公理,他们内心愤愤不平,认为这是有损于一个艺人德行的,更不利于人们造桥的目的。于是他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便在中间的三个桥墩上雕刻了三只鹞子。为什么要雕刻鹞子?传说在自然界曾经发生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鹞子翻身”搏击战,说是老鹰追捕鹞子,鹞子贴着地面飞,老鹰紧追不放。眼看就要抓住了,鹞子看见前面有一口井,倏地钻进去,老鹰也跟着进去。鹞子灵巧,在井里一翻身,又飞出来了,老鹰笨重,在井里转不开身,掉到水里了。所以,石匠雕刻鹞子,以示鹞子翻身蹬老鹰,制约着老鹰捉鸡的威风,确保了公鸡还能镇住蜈蚣精,防止其掀风鼓浪,好让石桥为周围百姓造福,保住了高义村的一方平安。

        当了解到昔日高义鸡桥这种传奇般的造桥故事后,我却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高义鸡桥才九十余年的历史,尽管碑文无此相关内容的记载,当然也不便于记载。但是,当地人们口口相传的这种动人情景,还是可以值得采信的。所以,我认为,民间的行事态度不可小觑,而这恰恰就是印证了大自然的物种群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也体现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而对今天的人们,依然还是不无启迪意义的!

        所以,站在桥上,再度游览这座高义桥的时候,我们走得很轻很慢……因为我知道,高义鸡桥,仅仅去观赏一下是不够的,还得用心用情去倾听,这样,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的,就是那种民俗文化的震撼力量,原来竟是如此的巨大!

        观赏了高义鸡桥,千万可别遗忘了在西侧的桥头竖立着一座碑文,它在文革期间几遭被毁,幸得有高义丰姓人氏之保存,始有碑文重建之今日,高义人士尊崇前辈重德之风,也由此可见一斑。我有幸拜读碑文,反复把玩,再行断句,并加以分段,终成当今文章之体式。为了便于更好地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就先把自己解读出来的碑文摘抄下来,然后赏析。

                          新建高义桥记

        距黄堂西北半里许,有山突起如覆釜状,曰塔山。山之东西源之水绕其麓,有石梁曰塔山桥。而其南为高义桥,则驾木为之略彴,横波水盛,辄圮,行旅时仍病涉也。

        岁壬戌,丰君一清、禄贵、之藩、之纲、致和、之垣、之翰、育桢、曹君建寅等始议易之以石,并率其族人先捐巨款以为倡,于是邻里好义之士相与响应,亦皆量力佽助,遂以是岁仲夏,鸠工兴造,越癸亥季冬而工告竣,凡费银元四千有奇。桥长二十二丈,广四尺强,下做九亹,高溪面九尺强,左枕沙堤,右抵山足,皆累石为址,而左工程较大,从此长虹跨岸,虽溪流暴涨,骇浪奔腾,往来之人不致望洋却步矣。

        丰曹诸君思所以昭兹来许而属予为之记,予惟除道成梁,自古垂为政典,今国民争言自治地方之事,津梁尤其要端,然环顾吾乡士,夫实能出其热心毅力,相与有成,如丰曹诸君之于高义桥者,尚不多觏。则是桥也,即以为吾乡自治之嚆矢焉可也,予故不辞谫陋为笔其巅,末以勒之石并将捐款芳名刊列于后,用垂不朽云。

    中华民国十三年夏正甲子岁孟春月吉旦

                  前举人兰源戴鸿熙谨撰并书

        发起人丰一清、丰禄贵、丰之藩、丰之纲、丰致和、丰之垣、丰之翰、丰育桢、曹建寅立石。

        读罢碑文,乡贤戴鸿熙文采斐然,不由人真心感佩!戴鸿熙何许人?戴鸿熙(1870-1928),字乐真。中戴乡(今汤溪镇所辖)下新宅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汤溪县九峰高等小学堂堂长(今汤溪小学前身),主编民国《汤溪县志》,一度任县修志局长,卒后,义乌朱献文挽联有云:“留志乘在邑,赖有乡先生”,所言极是。而碑文中自称兰源者,因莘畈源所及范围在旧时统称为兰源,以此之故,撰写这篇碑文,当地人们请戴鸿熙为之作记,更是名至实归。如范仲淹之作《岳阳楼记》,欧阳修之作《醉翁亭记》,等等,有似于此。

        再看“记”这种文体。“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写人、叙事、状物、绘景,以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这篇碑文“记”,通过乡邻在新建高义桥中捐资助款的义举,抒发了在公益事业活动中应当有“热心毅力”,方可“相与有成”的感慨。“记”的第一段,介绍地理环境,并着重交代了新建高义桥的缘由;第二段叙述如何捐款新建高义桥,以及桥的修建起讫时间、费用,还有桥的规模和作用等概况;第三段抒发对新建高义桥义举的感慨。

      末文点明作记的时间:中华民国十三年夏正甲子岁孟春月吉旦。这里就涉及一些古代历法方面的知识——

        夏正,月份别称。即“夏历正月”的简称。也代指夏历。夏以寅月为正月(岁首,一年的第一个月,即今农历正月),商以夏历十二月(丑月)、周以夏历十一月(子月)为正月,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吉旦,既可指农历每月初一,也泛指吉祥的日子。但在汤溪这边的风俗习惯,年初一,族人往往聚集在祠堂里进行议事,尤其是发生重大事宜更是如此。所以,新建高义桥在正月初一开展议事,当地人们请戴鸿熙这位德高望重的乡贤来撰写碑文,也就不足为怪了,况且下新宅至高义才五里之遥,请戴老先生正是料想之中的。

        最后,再次点明新建高义桥的发起人,更是强调对捐款义举的褒奖肯定。

        那么,为什么戴鸿熙的《新建高义桥记》这篇美文几乎鲜有提及?因为,碑文湮没于乡野之间,民国战乱频仍,抗战不暇顾及,内战狼烟四起,再加文革灾难重创。我想,这也许就是戴鸿熙的《新建高义桥记》屡遭遗忘最重要的原因吧。

        所以,幸亏改革开放,《新建高义桥记》才得以重见!

        当然,我不知道还有哪座桥能被祖国的文化所深深地涂染?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么高义鸡桥一定又是不同寻常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丰顺县潘田镇“华南桥”的文史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口口相传华南桥是清代高僧所建造,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查证华南...
    丰潘杨阅读 1,020评论 0 1
  • 南山河,是云浮城区的母亲河,发源于大金山脉禾枪顶,经云城、云安二区,最终在降水口汇入西江,孕育了云浮地区数千年的古...
    洚水布衣阅读 1,863评论 0 0
  • 对于北山北村,游览它们,是一种归宿,书写它们,是一种价值。它们对于校园,堪称彼岸,校园对于城市,亦是净土。然而净土...
    郭艾晨阅读 732评论 0 1
  • 义 门 陈 资 料 目录 一:义门陈历任家长 1 二:义门陈“分庄名录” 4 三:义门陈氏源流人文资料 24 四...
    陳軍_eed7阅读 2,960评论 0 1
  • 母亲是晋江安海人氏。小时候,我随母亲回娘家,就常到安平桥玩。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了。最近在整理有关海丝文物的资料,我发...
    伴月斋阅读 7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