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连教科书都忘在学校,你会怎么做?”
这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哲人问青年的一个问题。
青年回答:“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地让其学习呀!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扯耳朵。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吧。实际上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做不完当天的作业,父母就不让吃晚饭。”
哲人又问:“被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学习,那你最终喜欢上学习了吗?”
青年答:“很遗憾,没能喜欢上学习。为了学校或者考试的学习只是应付而已。”
1.课题分离是什么
相信很多家长会有类似的做法,孩子不学习,不吃饭,就想着法子去管教他们。自己在旁边看着,不写完作业就打就骂,就不让吃饭,或者给一些其他的惩罚。
这就是典型的干涉他人课题的行为。
孩子不读书,不写作业,这是孩子的事,即孩子的课题。父母命令孩子去写作业,强迫孩子学习,就干涉了孩子的课题。
第一次知道“课题分离”这个词,是在《PET父母高效能训练》。
课题分离就是要判断一件事情是谁的课题。如果是孩子的,就让孩子去负责这件事。如果是父母的,就让父母去做这件事。
孩子做孩子的课题,父母做父母的课题,这就是课题分离。
父母操心孩子的事,帮孩子做事或者为孩子的事情焦虑烦恼,就是干涉了孩子的课题。典型的情况有:父母干涉孩子找工作、找对象、处朋友等等这些事。干涉他人课题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
2.如何判断课题属于谁?
那就有人问了,孩子不写作业,是父母管教不严,父母应该要监管。这么说起来,这也不仅是孩子的课题,父母也有责任啊。
这不写作业到底是谁的课题呢?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哲人是这么判断的: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孩子选择“不学习”,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3.干涉他人课题的后果
干涉他人的课题,必然会引发冲突。
孩子不学习,父母逼着孩子学习。不仅不会让孩子爱上学习,反而会激发起孩子的反抗。
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
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4.面对孩子不学习这件事,就放任不管吗?
接下来这点需要注意,孩子不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但家长也不是放任不管。
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
家长做的应该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就学习这件事来说,家长需要告诉孩子:这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干涉孩子的课题。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要指手画脚。
另外,家长需要做好自己的事,追求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整天围着孩子转。一方面干涉了孩子的课题,另一方面,孩子也无法从家长身上学到东西。
家长自己变得更好,孩子也会尊重大人,去过自己的生活。
5.课题分离,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
不仅仅是亲子关系,我们与其他人相处时也要课题分离。
这本书中,哲人说: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大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干涉他人课题的例子呢?有些情侣一方会查看另一方手机通讯录,甚至删除异性朋友的微信;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美名其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干涉孩子交友、找对象……
这些事情特别常见,有些干涉他人课题的行为总是被打着“为你好”“为他好”这样的幌子,让人产生需要回报的心理。其实内心又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从而产生复杂的情感。
认清课题分离的本质,会很好地帮我们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