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贾宝玉的婚姻早都内定了,贾家知情人透露,就等贾母拍板决定
趣侃红楼387:不思进取,三姐细问贾宝玉,言之确凿,贾母内定林黛玉
贾琏的小厮兴儿与二尤姐妹讲述荣国府的大事小情。说到林黛玉和薛宝钗用了“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的诙谐说法,妙趣横生。
鲍二家的从旁听到就打了他一下,说固然大多是实情,有些夸张说法却没有根据。还说兴儿这么说话,不像贾琏小厮倒像贾宝玉小厮的口气。
曹雪芹可谓妙笔生花,借鲍二家的一句话就画出了茗烟众人的“影儿”。
兴儿这种夸张不着边际的说话方式,一直都是茗烟他们跟着贾宝玉学得“不着调”。小厮们都在二门上伺候,天天在一块又都是小孩儿,一个屋檐下的小伙伴自然也学了不少。
兴儿这边讲完林黛玉和薛宝钗正需要转折,鲍二家的将话头一转到了贾宝玉身上,是作者行文的妙处。
而此时接话的不是兴儿,反成尤三姐询问起贾宝玉,是用一个清醒者的视角真正去理解贾宝玉。
尤二姐的功利心根本“看不上”贾宝玉,宝玉百无一用也不可能给她任何承诺。她只会选择务实的贾琏。
尤三姐与尤二姐不同。她对贾家人没有任何想法,只是站在更客观的角度去认识人,发现不同的闪光点不意外,她主动询问贾宝玉,也在于她对宝玉更好奇。
贾宝玉在兴儿口中的模样,与冷子兴说的又有所不同
冷子兴更多是道听途说,通过贾宝玉的故事,如从小抓周抓了胭脂,与姐妹们长在一块儿,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等事迹,推测他是“色中恶鬼”一般人物。主观判定多是局外人的事不关己。
兴儿说贾宝玉则从三点入手,讲了他的绝无仅有。
一,不读书
(第六十六回)“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
荣国公设立学堂后,贾家子弟都要读书。宁国府、荣国府嫡系,更是在家中有请先生给嫡子嫡孙教学。
贾珍、贾琏这些人虽然也不读书,但就像点卯混文凭一样,也得上够“十年寒窗”。
贾宝玉之前也和贾环、贾兰一样,随着家里聘请老师在书房读书。可就像甄宝玉“撵走”贾雨村一样,老师也被他“气走”不回来了。
于是贾环和贾兰都去学堂读书,贾宝玉仗着贾母庇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不认真上学。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搞笑的现实。贾宝玉“不上学”偏偏认识“字”。以他在诗词文学上的造诣,冠绝贾家众子弟无疑。
而贾珍、贾琏等人虽然十年寒窗苦读,却目不识丁,实在不知道他们究竟读了什么?
曹雪芹借兴儿之口说贾宝玉“不读书”,真正讽刺了谁!
二,不通世故
(第六十六回)“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
冷子兴当初说贾琏是“世路上好机变”,聪明绝顶。结果竟作出兄弟秽乱,停妻再娶的可耻勾当。
贾宝玉说话行事别人不懂,正所谓妙玉的“畸人”,不是他们奇怪而是世人理解不了。
以世俗的角度看,贾宝玉感伤春尽秋残是为“无厘头”,但庄子之“逍遥”又岂是世俗可理解?
兴儿等人不懂贾宝玉的“好”,认为他疯疯癫癫,实则是思想境界不相契罢了。
世人都觉得读书、上进、能够赚钱养家是积极向上,殊不知有一类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不以世俗经济为重,更容不下名利的蝇营狗苟。贾宝玉和妙玉都是此类。
三,没有刚柔
(第六十六回)“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
古代社会重男轻女,男儿与女子为伍是“没出息”的象征,也是冷子兴说贾宝玉是色中恶鬼的由来。
事实却是贾琏、贾珍才是色中恶鬼,贾宝玉最是尊重女儿。他虽常年混迹在女儿堆中,又最是守礼。
曹雪芹借兴儿抨击贾宝玉,反过来讽刺贾珍、贾琏的皮肤滥淫。
最讽刺的是兴儿说贾宝玉没有“刚柔”,对他们不规矩视而不见。却忘了他刚刚背着王熙凤抱怨、诉苦、咒骂管教太严。真要对他们有刚柔,估计又要群起而攻之了。
兴儿代表的时庸庸碌碌之小人,他们惯是目光不长远的。生来只从奴才的主观和世俗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贾宝玉,势必看不透。
而人言可畏多生于小人愚昧之口。人嘴两张皮是为悠悠之口。对此,别人听个热闹,尤三姐却不受骗。
(第六十六回)三姐笑道:“主子宽了,你们又这样;严了,又抱怨。可知难缠……姐姐信他胡说,咱们也不是见一面两面的,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姐姐记得,穿孝时咱们同在一处,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人说他不知礼,又没眼色。过后他没悄悄的告诉咱们说:‘姐姐不知道,我并不是没眼色。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接着他吃茶,姐姐又要茶,那个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倒。他赶忙说:“我吃脏了的,另洗了再拿来。’这两件上,我冷眼看去,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得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
要不说自有慧眼如炬之人认得贾宝玉的好处。尤三姐不从价值的角度去衡量贾宝玉,就很轻易的认识了他的细心、体贴和周到,又能看出他是极有眼色的行事,也算知音了。
尤二姐并不知道尤三姐心中所想,还以为她对贾宝玉有欣赏,还开二人的姻缘玩笑。尤三姐见兴儿在此也不辩解。
不想兴儿听说她们提到贾宝玉的姻缘又来了劲,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贾宝玉夹在金玉良姻和宝黛姻缘之中“左右为难”。以王夫人为首的支持薛宝钗,以贾母为首的支持林黛玉。具体是谁在元宵节后彻底地僵持了。
不过,兴儿这段言论代表了贾家底层最普遍的声音。他说“准时林姑娘定了的”,是大众的共识。
虽说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贾母代表了至高的“父权”。
贾政不可能违拗母亲的意志。只要贾母做主,贾政、王夫人都不能反对。
贾家人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认定宝二奶奶就是林黛玉。贾母认可是一方面,主要是贾宝玉心之所向。
之前贾宝玉因紫鹃说林黛玉要回姑苏而疯癫,他闹这一通,谁都知道是为了林黛玉。
就算王夫人再不同意,也不敢真拿儿子的命开玩笑。
贾母走之前将林黛玉交给薛姨妈,也是有意为之。薛家无论如何引领舆论,都无法阻挡贾母决定的“一票”。如今贾宝玉和林黛玉心心相印,大人们又能如何。
贾家的情况贾家人最知道。兴儿虽然是黄口小儿,但孩子的话是大人的“牙慧”,体现的是贾府内大人们的舆论导向,确定基本 实情。
第五十八回梨香院三官假凤虚凰故事,暗示薛宝钗是续弦,就说明贾政回来后,贾宝玉和林黛玉十有八九订了婚。
不过,兴儿确定的事也做不得准,未来总有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谁又能说准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