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过程异常痛苦,它长篇大论、语言重复拖沓,人物行为反复无常,动辄上一刻恨得咬牙切齿,下一刻又爱得至死不渝,有时他们的情绪反复到令人一头雾水,甚至让我在被窝里看得笑出来,吐槽这人是不是有毛病。
但是即使我吐槽这么多,我却依然想继续看下去,想去找来陀氏其他的书来看,读他的过程痛苦又让人上瘾,一边吐槽,一边又忍不住接着看。往往看到深夜,直到困得受不了才恋恋不舍地放下。
像是一次漫长又充满奇遇的苦旅,总有什么东西勾引着你,让你去探索。好的东西是隐藏在荆棘里的,不忍受无聊和黑暗就无法找到。
拨开云雾见月明,这个过程也是阅读乐趣之所在。
陀翁的笔调是粗砺的,不事修饰却饱含情感,读着读着就会被其中人物黑洞一样的情绪吸进去,和他们同喜悲。书中阐述的哲理震撼人心,又不显得枯燥无趣,反而能牵着人一同思考,仿佛经历和书中人一样的困境。
我毕竟是个俗人,在读书时难免把注意力放在各种角色身上,今天且来谈谈《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形象各异的人物。
先说伊万,他应该是三兄弟中最难懂的一位,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
他的故事是个悲剧,一个追求理性的人却硬生生被自己逼进死胡同,最终精神错乱。
伊万是个理智过头的人物,他可以理智到质疑一切,也可以因良知的折磨而产生幻觉,最终精神崩溃,身体和心理都彻底崩毁。
他既冷漠又热切,像一座沉默的火山,他的理念离经叛道,内心却依然受制于良知。而讽刺的是,正是他的自律和善良将他毁灭。倘若他能稍稍放下良知,便不至于落于疯狂的地步。倘若他能稍稍与传统道德妥协,也能完全避免一出悲剧……但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聪慧深沉的本性让他无法停止质疑,内心善良的本性又让他无法真正抛弃良知。最终无限的质疑将他引向无所凭依之处,他终于在矛盾中发了疯,在高热和谵妄中走向自身的毁灭。
再来说说斯乜尔加科夫,他是我第二喜欢的角色,出身低微但才智过人。他读了很多书,但依然无法改变现实的处境。他的才学和知识不但没能成为他改变命运的抓手,反而是他毁灭的源头。
和伊万一样,他质疑一切传统道德,是一个冷酷而聪明的复仇者,他的复仇热切绝望,成功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有趣的是,老陀的书中向来会对人物心理进行长篇累牍的描写。但斯乜尔加科夫的心理却从未有过直接的描写。关于他更多的是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述。
他的心思隐藏在唯唯诺诺的表象之下,极致的冷静背后是极致的疯狂。和伊万不同,他是一块阴燃的煤炭,看似不起眼,却有引起火灾的能力。而灾殃过后,他自身也化为灰渣。
关于他的一些细节其实非常鲜活。他会为喜欢的姑娘弹曲子,会为自己出身愤愤不平。他也曾梦想着去巴黎开始新的人生,但这所有的一切在最后都被他抛弃,相比于他内心的绝望和阴霾,这些都是无以为继的。他像个孤单阴冷的漩涡,吞噬自己的同时也吞噬掉他人。
我最难以忘怀的细节是他向伊万告别前,要求伊万再给他看看那三千卢布。伊万答应了他的请求,斯乜尔加科夫静静盯着钱看了片刻,微笑着向伊万告别。
而二者其实都隐隐预知,这一次告别其实是永别。
然后是大哥米佳,他是三弟中性情最暴戾,也是最像个凡人的。他拥有一切人的缺点:易怒、好色、愚蠢。但也是兄弟中最鲜活的一个,他不像阿廖沙那样博爱,更不像伊万老成深沉。他做事相当不计后果,作天作地。
他更像是一个普通俄罗斯男人的缩影他酗酒、嗜赌,大男子主义,有相当朴素的民族主义情怀。他干了很多傻事,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不过相对于信念破碎的伊万,他的结局还算好,心爱的姑娘认清心意,愿意和他一起去流放地,跟着他到天涯海角,被他亏欠的姑娘也乐意去见他一面。彼此原谅,一别两宽。
最后说说阿廖沙,乱七八糟的一家子中唯一一个善良的小天使。他虔诚、善良、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坚定温柔的心。他是个强大的孩子,在面对了种种糟糕事之后依然保持端正的内心,确实是个小天使。
在群魔乱舞的世界中他是一股清流,可能在老陀眼中,面对世间无处不在的苦难,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帮助人们保持理智。阿廖沙在书中的定位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他从Zosima长老那里学习知识,继承思想。Zosima长老就像他人生路上的引路先贤,他先一步去世,于是观测人间的人物就落在了阿廖沙的肩上。
和两位性情鲜明的兄弟不同,阿廖沙给人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刻,他更像是融入背景的一位沉静的观测者,像是狂风暴雨中的一个锚定点。倘若没有阿廖沙,整本书的情绪就太过狂烈,恐怕会失去平衡了。
我很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封面上的阿廖沙,眼神沉静澄澈的青年,真诚地看着扭曲的世界,很触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