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觉得自己是时间富人还是穷人?
这个问题,放在过去,我一定会说,我是时间的穷人。
没时间是口头禅,deadline追着跑,各种信息带来焦虑……
做了大约半年的时间记录后,我觉得,我既不是时间的穷人,也不是时间的富人,我每天都有24小时。在这一点上,我和所有人每天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埃隆·马斯克也一样。
更重要的是,时间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一天24小时,一年8760/8784小时,一生90岁是32872天……
从整体的维度来说,时间一直往前走,像河水那样流淌,绝不回头。
把视角聚焦到当下,时间每天都有。每天的24小时,像是打游戏,第一天的血掉光了,第二天也能满血复活。
道理说出来很简单,但是想明白还真的挺难的。
2、何为时间记录?
时间记录,通过记录生活中各个事件的时间消耗,收集自己的时间数据,并进行分析,并根据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
(PS:这一定义来自@剑飞 老师)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开始知道时间记录是柳比歇夫的故事。《奇特的一生》看完之后,就有了做时间记录的想法,各种时间类Apps被我折腾了个遍,结果是一次次的game over。
直到我遇见了剑飞老师的时间记录指导,他建立了一套时间记录体系,很快上手,容易坚持,即时反馈,随时调整。
广告后面再打,先回归正题。
有小伙伴在和我聊时间记录的时候,说:“我是要管理我的时间,记录时间就一堆时间和事件,没啥用。”
我的回答是:时间记录是时间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只有先了解自己的时间,收集我们的时间数据,对它进行分析、总结,基于分析结果和自身的情况,去做时间的安排和分配。
这就是时间管理的整个过程:记录-分析-整合-规划。
时间,先记录,再管理。
3、时间记录197天后,我的三大收获
收获一:时间去哪,清晰明了
我们都知道,大脑很擅长找借口,会欺骗自己,但是时间记录的数据不会。
开始时间记录后,我有好些惊呆了的发现,比如:
我的睡眠时间比预计的多很多,超过30%;
我的工作时间并没有辣么多,只有23%;
阅读和写作时间好像不是被工作挤占的,而是娱乐时间刷掉了;
说着要去社交找对象,不到1%的社交时间啪啪打脸……
时间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只要最简单的记录,就有客观的数据来说话,而我,直面惨淡的现实。
有时候觉得时间记录就像记账,一条条时间账单,清晰地告诉我时间去哪了。
看到了时间的流向,我才知道该如何优化时间的使用,让它用在我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上。
收获二:聚焦事件,复利成长
“时间记录,最不重要的是时间。”
这句话是去年11月份在时间记录线下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一开始觉得有些反常识,我记录时间,主角就是时间,为什么是最不重要的呢?现在我慢慢有了一些理解。
打个比方,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个公司,时间是固定资本,我们要做的是把它分配到各个领域,去创造价值。
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所以时间投入的事件必然是不同的。那我们分配出去的时间创造了哪些,要怎么才能知道呢?
公司是用的年报,年报里有营收利润等等。对个人而言,时间统计表就相当于公司的年报。
我们可以看到,时间被投入到哪些事件里面,这些事件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也可以用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去做对比分析,看个人的投入产出,事件成就等等。
时间记录,记录的核心并不在时间,这个步骤在“时间统计“APP里面只要点一下就好了。
我关注的应该是我要做的事件:我现在投入了多少时间,完成了哪些事件,未来会产出什么成果……
借助时间记录这个管理自己、提升时间利用效率的工具,我可以不断复盘时间的投入和做事的经验,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复利。
时间越长,增值越大。
收获三:感知时间,感知生命
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号,时间就是生命。
本质上而言,时间,是客观的存在。
而我们的生命历程,投射在客观的时间上。
所以,记录时间,是用时间的刻度,为我们的生命做标记。
持续记录时间,我们能够感知到时间,感知到生命在时间刻度上的生长。
我的时间记录持续时间还不够长,感知并没有那么深刻,看大神们,比如柳比歇夫、秋叶大叔、剑飞老师……他们持续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的体验分享,就能感受到这种对时间、对生命的感知。
他们对时间有非常精确的感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会立于本心去做出选择,并且都坚持长期主义。
时间记录大约会做一辈子,我希望和剑飞老师说的那样,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人生时间博物馆。
最后,安利下剑飞老师的时间记录指导,关注公众号,自助了解,也可以cue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