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躺在沙发上重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再次洗涤自己的心理。
看似小小的一本书,每页简短的文字,认真看,每个人生阶段来品,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记得上次看完它还是几个月前的事了,而如今,在怀着问问6个月时,在孕激素当家天性要囤货的欲望驱使下,却也理性了很多。
“你为什么来这里”?
“你害怕死亡吗”?
“你满足吗”?
三个直对心底的拷问。
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想要让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他们身上。
这话总结得太到位,昨天在某个页面看到一个人说,已经关闭朋友圈好几年了,偶尔去点开看看就好,是呀,不知不觉间我从17年备考职称开始,微信都是关闭了显示功能,这样的他律确实能帮助我节约不少时间,生命太可贵了,看到约翰计算出来一生中看垃圾邮件都需要花掉一年时间,不由得可怕。
对于像TB这样的欲望软件,自知是无法把持的,大数据推送商家关于婴幼儿的东西太多,母性的驱使让我想什么好东西都买给孩子,似乎买了这些东西就能解决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呵呵,不过都是幻想而已。
就像书中安妮对约翰分享的那样:广告商早就明白 ,如果你的信息针对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欲望,就能刺激他们去行动,只要找对对了恐惧点或欲望点,就能促成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
看到自己之前写的有启发文字:“满足”被现代社会的营销认知改变了样子,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不停工作,不断加码,不断高压力,在每日睁眼的16小时当中,做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就是那些你准备几十年后退休要做的小事),这样你就提前达到了目的,同时也很满足、平和,那么对于未知事件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就没那么可怕了!(其实,最后这两个词都可以不成立)。
我们之所以为财务困境而焦虑,是因为怕自己没钱用,欲望无法满足,试想一下,我和先生现有的存款,也能抵御短期内的不确定性,况且我和先生都很努力呀,努力在这蛰伏的日子里,厨艺进步,知识进步,认知进步。命运看到我们在意长期主义的成果。我相信并感受到,幸福一直都在。面包也会有的。
就算问问出生后,并不是样样都需要用最好的,有些产品甚至是不需要使用的,只是近代人们在养育过程中为了方便省时省力而使用的,如果真到山穷水尽时,还是有办法养育的,低消费,保障营养,大人多辛苦些,还有两边家人的支持,想想我们父母那辈,是怎么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我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想到这里,多了些豁达开亮的情绪。
PS:虽然我在看那段关键文字时,还是想着要买一口锅,方便以后煮、煎、炒,省时省力。这就是书中提到的,把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上的典型想法。
话说今天用普通电饭煲制作的卤猪脚,吃在嘴里满足感加分。
发现自己越来越会在食物中找到良方,让心在这不确定的疫情环境下,在这骤然降温的寒冬多了很多自给自足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