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豆瓣的在读里面躺了太久,所以总想着有一天我会把你干掉的,三天每天用一个小时看完,看书速读还是有待提高呢。
因为本人有或多或少的强迫症,很长时间已经没有再犯,而在看到强迫症的描述那一章又唤起我的不好的强迫症症状,所以打个预防针,有强迫症患者慎读第十三章。
一个不太好的地方应该就是在描述很多心理方面的疾病表现的时候比较赘述,虽然有些是挺有趣,在现实生活当中比较少见,作者可能出于想提高整本书的可读性,尽可能呈现出来的是迎合大众的内容。
以下是平时可能大家都听过但是没有搞懂的一些“专业词汇”等。重点标注,h是我。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它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障碍。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肉体多个灵魂,而后者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
h:这里对多重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都有一个很重要也很基本的认识,就是如果一个人被自己有比较大的性格反差来问你他是否有上述lia两种病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肯定是正常的。就是说,不同的人格之间,患者是不知道有另外一个人格的存在的。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h:习得性无助很多时候表现的就是对周围的事物毫不关心:老公:老婆!我彩票中了500万!老婆:哦。。
创伤性事件是引起恐惧症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 还有两个原因: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h:替代经历讲的是,看到别人受伤的经历或是感到强烈的恐惧,都足以让旁观者产生恐惧心理。(比如在牙医诊所外面听到病人的呻吟)
被告知经历,反复被告知某种东西有危险。(如大人会反复跟小孩说马路上很危险,蛇是一种很危险的动物等)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对其他不管不顾。就像婴儿饿了要吃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没有困难。 接着说“自我”。从图中位置可以看出,“自我”不再是潜意识的东西,它已跨入到了意识的行列。“自我”是什么?“自我”已脱离了人的兽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代表的是理性与机智。“自我”是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不是天生而来。“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演化而生的。
h:这个概念在很多心理学的著作中都有提及。
阿尼玛。阿尼玛不是阿诗玛,它是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是男性中的阴性原型。当阿尼玛高度聚集时,便可使这个男人变得容易激动,忧郁,嫉妒,虚荣,就是我们常形容的:你怎么跟个老娘们儿似的?在男女或者夫妻吵架的时候这个原型会尤为突出。
h:原来我的阿尼玛偏高吗?!是这样吗?!告诉我并不是这样好吗!
有教育家建议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增派男性教师嘛,就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边除了父亲的陪伴,几乎都是女性,导致男孩越来越女性化,不敢担当,胆小柔弱,长大后也外强中干。
h:在这里警戒自己以后要跟man一点的男生交朋友啊!
啥叫投射呢?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消除焦虑的主要手段,具体是指人们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和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或者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消除内心的痛苦。
h:关于投射,又查了一点资料“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很多人不知道,呕吐所带来的痛苦会导致体内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的分泌,这种化学物质会带来中度的“兴奋”感,因此人们不自觉地追求这种快感的结果就是:呕吐的频率会不断增加。
h:为什么我没有这么觉得,呕吐好痛苦啊。
心理学中有这么一种说法,人在看待自己的身体时分三种境界: ①不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自己的身体。 ②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的身体。 ③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 在“内投”中,用到的就是第三种说法:自己的身体中还包含着别人的身体。谁的身体?就是你仇恨之人的身体,这样就解释了上面的问题:在自杀中,为什么原本向外的杀念后来却转向了自己?
一个人因为仇恨所以想杀人,一旦杀不成对方就会转而回来杀掉自己,更确切地说是自己体中的对方。
h:这两段话解释了很多人因为旁人的一句话,或者有人侮辱了他进而采取自杀行为的原因。
一些大型的体育运动,如橄榄球、足球,人们就能够在激烈的碰撞、抢夺与冲突中很好地释放自己体内的攻击性能量。
h:原来我喜欢打篮球是因为这个!
有人做过研究,说当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体内会分泌一种物质,而这种物质正是长寿的源泉。所以说,助人为乐有时还真是:修身,齐家,治心,平自杀!
h:所以本身很喜欢分享,大家也都喜欢找我帮忙做一些事,就是因为这个吧。
性别认定障碍和两性人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前者并没有先天的生殖器异常和躯体畸形,而后者尽管自身的性别是混合的,但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定”为某种性别,本身并不会为之感到混乱。
积极强化:就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比如说表扬。 消极强化:就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比如说免做家务。 这里消极强化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是惩罚,其实是不对的,惩罚不是与“消极强化”这个分概念相对的,而是与整个“强化”这个大概念相对的,于是惩罚也可分为积极惩罚和消极惩罚,如下: 积极惩罚:就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比如说关禁闭。 消极惩罚:就是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比如禁吃肯德基。
h:区别强化跟惩罚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下一个可能导致性别认定障碍的原因是: 在大多数小男孩自发地表现出“女性化”的兴趣和行为时,他们的家人总是会及时地制止,随后他们的行为通常就会停止,也就是上边斯金纳提到的“惩罚”,借此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然而,持续地有这类行为的男孩不被阻止,甚至有时受到鼓励,这就是种“强化”,会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所以,这些男孩就很有可能因此出现性别认定障碍。
h:读这段的时候有很深的同感。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和言语混乱、行为混乱或紧张症行为。 阴性症状:情感淡漠、贫语症、无动机。
实际上是这样的,成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如果它分泌得不均衡,在有些区域分泌得过多,有些区域分泌得过少,就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作者:到底什么物质,这么厉害? 园长:热恋中的人们应该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它就是多巴胺!爱情其实就是脑里多巴胺大量产生的结果。这个东西能让人开心快乐充满情欲,有时还会叫人上瘾。
h:多巴胺还能导致精神分裂症!
注意原来有三种,“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注意缺陷,就是上边的这几个“注意”在他们那里被搞得一塌糊涂。他们不能只对相关的或者真实的刺激做出反应,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妄想、幻觉)的出现。
h:所以出现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说,今天你吃了什么啊?他可能会回答:早上我去了公园看到一只狗。
在说“强迫行为”的成因之前,我想要大家明白一件事情: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快感,而是为了减轻其情感上的痛苦。
很多强迫症患者在感到焦虑的时候,无意间做了某个动作,然后他们发现,做了这个动作后心里不痛苦了也不难受了,神清气爽精神百倍。那么这种动作对他们来说就算是一种解救和鼓励。当下次患者再感到焦虑的时候,他们还会重复这个动作。
h:强迫症患者在此啊,泪目~
我们通过与朋友通电话或者看电视就能获得的兴奋水平,放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身上,他们必须通过撒谎、吸毒甚至掘墓奸尸等才能获得。
h:这类人很难达到兴奋水平,所以只能追求刺激。
因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中男性的数量是女性的5倍多,所以这里就有一个睾丸激素分泌水平的问题。
h:如果不是我记错的话,本书唯一一个男性高于女性患者的。
弗洛伊德本人对此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阶段。什么阶段呢?就是把爱从自己身上转到他人身上。这个阶段一旦出现两种状况:孩子认为抚养人不值得信任,并决定只能依靠自己,或者父母娇惯他们,让他们沉溺在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感觉中,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就此停留在这个阶段,不再前行,以至于这个阶段无法被完成。有时候,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被父母拒绝而遭到自卑、空虚和痛苦的折磨,便会用“自恋”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做一种补偿。
h: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
心理疾病的产生,绝不是三言两语和几个问题就能说得清的,因为人的心理本身就是复杂的,那么心理疾病就是复杂中的复杂。一种心理疾病往往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人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总结:很多心理症结其实与每个人的童年有关系,有些也与基因有关,我们面对这些人,更多是需要以一种关怀,理解的心态去面对。一般来说,很少拿少于豆瓣评分8.0的书来看,也较少看所谓的畅销书,主要是想既然跟心理学有关,那么看看无妨。本书作为消磨时间还可以,如果说要学习还是要选择更加专业性的读物。
handsome
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