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第四课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知识点1.單音詞及詞例【單選題、簡答題】
一、單音詞的概念
單音節詞,指由一個音節構成,簡稱單音詞。
例如:天、人、我、吃等。
補充1:漢語中,音節是由聲母和韻母相拼組成的語音單位,單個韻母也可自成音節。
二、單音詞與漢語的字、詞關係
字是詞的記錄符號,它用字形來記錄詞,從詞那裏承受到音與義,因而形成一個形音義的結合體。
1、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漢字記錄一個詞。
例如:朝令夕改,四个词构成一个短语,也是四个字。
2、字和詞並不是一一對應的。由于词的分化派生、字的孳乳借用导致的,主要分为異詞同字現象及異字同詞現象。
(1)異詞同字現象
即一個字記錄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詞義引申的結果,二是字用過程中的同音借用。
具體詞例如下:
(2)異字同詞現象
即一個詞有不只一個記錄符號,各個符號間多是異體字關係,也有的是分化字關係。
具體詞例如下:
综上,同詞異字和異字同詞現象告訴我們,即使作為單音節的詞,單位雖是一字一詞,實質卻不完全是一對一的關係,把字詞的關係簡單化,會發生望文生義的毛病。
三、單音詞與古代漢語中的雙音短語
知识点1.單音詞及詞例【單選題、簡答題】
1、在古代漢語中,有些雙音節單位與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同形,很容易被作為雙音詞看待,但實際上並不是雙音詞,而是單音詞的組合。
具體詞例如下:
2、古代漢語中,還有一些雙音結構,與現代漢語中的雙音連詞同形,非常容易被誤解為雙音虛詞。實際上,這些只是兩個有各自詞性和作用的單音詞。
具体词例如下:
知识点2.複合詞及詞例【單選題、簡答題】
古代漢語的複音詞以雙音詞為主,三音節以上的詞極少,因此我們只講雙音詞。從結構上看,雙音詞有單純詞和複合詞兩類。其中,
單純詞,由一個語素構成的雙音詞;
複合詞,大多數是由兩個語素按照一定的構詞法組合而成的。
一、單純詞
指由一個語素構成的(雙音)詞,整個詞只能表示一個意思,不能拆開。
主要分為單音節、雙音節、多音節等。古漢語中,大部分單純詞是單音詞。
例如:
單音節:馬、人、鳥、山、高、綠、走、飛
雙音節:崎嶇、橄欖、蝴蝶、咖啡、葡萄
多音節:法西斯、高爾夫、迪斯可、奧林匹克
補充2:單音詞和單純詞的區別
(1)單音詞:由一個音節構成的詞。(從語音角度)
例如:天、人、我、吃、黃
(2)單純詞:由一個語素構成的詞,整個詞只能表示一個意思,不能拆開。(從語法角度)
例如:崎嶇是單純詞,但不是單音詞。
注意:單純詞中的單音節詞,是單音詞。
二、複合詞
大多數是由兩個語素按照一定的構詞法組合而成的,其词义不再是原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了专指义。
1、复合词的结构
(1)並列結構
由兩個意義相同、相近的語素並列構成的複合詞。這兩個語素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沒有修飾、限制、補充、說明等關係。
例如:倉廩、干戈、膏腴、賓客、祭祀、傾覆、斟酌、謹慎、和睦
也有個別複合詞是由兩個反義語素並列構成的,例如“緩急”。
(2)偏正結構
兩個語素之間有修飾和被修飾關係的複合詞。
例如:布衣、東宮、天子、諸候、百姓、錦衾、狐裘、羌笛
布衣:本指布料衣服,后转指穿布衣的人,即平民。
東宮:本指东边的宫殿。因为太子住东宫,后转指太子。
(3)支配結構
指兩個語素之間有支配和被支配關係的複合詞,又叫動賓結構。例如:
不少職位名稱,如“司寇”“司馬”“拾遺”等也都是由動賓短語變成的。
(4)主謂結構
指兩個語素之間有說明與被說明關係的複合詞。
例如:地震、日食、霜降、夏至、月食
2、複合詞的形成過程及其特點
複合詞的形成是漢語由單音化向雙音化發展的結果。最初是兩個單音詞的臨時組合,是短語,後來才形成專指義,成為複合詞。
具體詞例如下:
知识点3.聯綿詞及詞例【單選題、簡答題】
一、聯綿詞的結構特點
聯綿詞是漢語中特殊的辭彙現象。可從靜態和來源兩個方面進行認識。
1、對聯綿詞進行靜態分析
聯綿詞是由一個語素構成的雙音單純詞,沒有結構問題,只有形式上的特點。記錄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記音符號,它們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已經失去,只有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才有詞義。
综上:从静态分析方面判断一个词是不是联绵词的要素:
(1)由一個語素構成 。
(2)必須為雙音單純詞。
(3)本身所有的意義已經喪失 。
(4)只有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才有詞義,不能拆開。
具體詞例如下:
2、從聯綿詞的形成過程或來源上看,聯綿詞是有結構問題的。
二、聯綿詞的語音特點
聯綿詞在語音上多有雙聲疊韻的關係。
1、雙聲聯綿詞:指兩個音節古音聲母相同的聯綿詞。
词例:參差,仿佛,憔悴,躊躇,倉促,流連,忐忑,伶俐。
特殊詞例:繽紛、匍匐(古代是雙聲聯綿詞,今天讀起來已經不雙聲了。)
2、疊韻聯綿詞:指兩個音節古音“韻”相同的聯綿詞。
词例:從容,爛漫,逍遙,蹉跎,彷徨,窈窕,輾轉、莽苍
特殊词例:仓庚、芣苢(古代是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已经不叠韵了。)
三、聯綿詞的形體特點
古代文獻中聯綿詞的形體特點是寫法比較自由,記錄同一個詞有時用不同的字,造成了一詞多形的特點。
詞例:“匍匐”又寫作“浦服”“匍伏”“扶服”等
“委蛇”又寫作“逶迤”“逶移”“逶蛇”等
“猶豫”又寫作“猶與”“由與”“尤與”“猶夷”等
“望洋”又寫作“望羊”“望陽”等
第五课 古今詞義的差異與溝通
知识点4.古今詞義的差異【單選題、簡答題】
從詞彙史上講,古今是要細細劃分的;但從古代漢語的教學體系上看,一般是把現代漢語稱為今,把現代漢語以前的文言文稱作古,即把古代文獻的詞義當作一個整體對待,至於是先秦還是唐宋、明清,則不再細分。
一、詞義變化的主要表现
詞義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詞的義項的變化。從實踐辨識的角度分析,這種變化和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
方面:
1、古代義項的消失
2、古今義項的微殊
(一)古代義項的消失
所謂義項的消失,是指由於社會的發展變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們的觀念變化了,導致詞的相關義項也隨之消失了。
具體詞例如下:
(二)古今義項的微殊
指同一個詞中的某一個義項在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中只有細微差別。主要包括:廣度寬窄的差異、程度深淺的差異、色彩褒貶的差異、詞義特點的差異四类。
具體詞例如下:
1、廣度寬窄的差異
即古今詞義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
類似的還有:親戚(古汉语指族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兄弟。现代汉语表义变窄)
臭(先秦时泛指一般气味,现代汉语表义变窄)
類似的還有:菜(先秦時專指蔬菜,中古後不再專指蔬菜,也包括魚肉等。)
河 (漢代以前,河專指黃河。後來範圍逐漸變寬)
2、程度深淺的差異
即古今詞義輕重深淺不同。
3、色彩褒貶的差異
即詞義的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
類似的還有:
謗(古義指公開議論他人過失,中性詞;現代漢語中指惡意中傷,貶義詞)
黨(古義指因私利而結成的集團,貶義詞;現代漢語中指一種組織,中性詞)
4、詞義特點的差異
即古今詞義的特點不一致。
知识点5.古今詞義的溝通【單選題、簡答題】
文选精析(二)
一、《哀公問社》不要求背诵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①,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②,既往不咎③。”
【字词释义】
①周人以栗:周朝人以栗子树制作社主的排位。
②遂事:已为既成事实的事情。遂:成。谏:下级给上级提意见。
③既:副词,已经。往:过去的事情。咎:责备。
二、《寡人之于国也》红色字部分需要背诵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①;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②;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③。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④。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⑤。
【重点字词释义】
①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
②数:密。罟:网。数罟:细密的渔网。洿池:池塘,水塘。
③斧斤:同义词连用,斧子。以时:按照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
④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
⑤王道:以仁义治天下。与当时诸侯奉行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
【重点段落译文】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六课 多義詞和詞義
知识点1.古代漢語中詞的多義性及舉例【單選題、簡答題、翻译题】
詞的每一個意義就是一個義項。
具有多個義項的詞叫多義詞,而只有一個義項的詞叫單義詞。
造成一詞多義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詞義的引申。
具體詞例如下:
知识点2.詞義運動的基本方式——引申【簡答題】
一、詞義引申的概念
詞義的引申,指詞義從一點出發,沿著不同的方向,向相關的方面延伸而產生
一系列新的意義的過程。
詞義引申是詞義運動的基本方式。
二、詞的本義與引申義
1、詞的本義,理論上講應該是詞產生時的最早的意義。
傳統漢語語言學上把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所得出的詞的義項叫做這個詞的本義。
例如:“絕”的本義是“繩斷”,“引”的本義是“開弓”。
2、詞的引申義,指在多義詞的數個義項中,從本義引申派生出來的意義。
例如:上文中“絕”的後六項都是它的引申義。“引”的後七項是引申義。
三、引申義與本義的聯繫(重要考点)
詞的引申義與本義的聯繫,常見的有以下五种類型:
相似關係、因果關係、動靜關係、時空關係、禮俗關係。
具體分析如下:
1、相似關係
引申義和本義所指稱的事物在形狀、功能、方式、特點等方面具有相似之處,通過類比造成引申。
综上,
“斗星”舆“酌酒器皿”形状相似,
“关卡”舆“门闩”功能相似,
“鸟屡次拍着翅膀飞”舆“复习”方式相似,
“规律”舆“道路”特点相似。
2、因果關係
引申義和本義之間具有因果關係,通過邏輯推導造成詞義引申。
3、动静關係
動指動作行為,靜指名稱性狀。事物本身與其性質狀態及相關的動作行為有密切關係,從而構成相互間的引申。這種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詞性的變化。
四、詞義引申的方式
詞義引申的基本規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具體方式主要有兩種。
1、連鎖式引申
指以本義為起點,向着同一方向遞相派生出幾個引申義的引申方式。
例如:“防”義引申脈絡
2、輻射式引申
指以本義為中心,依據本義的特點,向不同的方向直接派生出數個引申義。
知识点2.詞義運動的基本方式——引申【簡答題】
五、引申義列
從內容上看,詞的引申義也不是任意排列、雜亂無章的,而是一個有序的義列。我們把根據詞的本義特點所構成的引申義序列稱為“引申義列”
例如:“絕”字
其本義是“斷絲”,“斷絲”有兩個特點,一是從結果上看是分開,一分為二;二是從過程上看是橫過,即割斷時要由此及彼地橫切。依照这两个特点,诸多引申义可联系到一起:
第七课 詞義關
知识点3.同義詞的定義與特點【单选题、簡答題】
詞義關係是指不同的词在意義方面存在的關係,主要包括同義關係和反義關係。
具有統一關係的此稱為同義詞,具有反義關係的詞稱為反義詞。
一、同義詞的定義
同義詞指在一定條件下意義相同、讀音不相關的一組詞,互為同義詞。
知识点4.同義詞的差异【单选题、簡答題】
同义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重要考点)
1、詞的理性意義的差異
2、組合功能的差異
3、情感色彩的差異
1、词的理性意义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点5.同義詞的辨析【单选题、簡答題】
辨析同義詞常用方法有三種:
一、語言環境分析法
把一組同義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分析,從它們所處
的語言環境的不同來確定它們詞義上的差別。
具體又有置換法和比較法兩種。
三、探求本源分析法
通過追尋同義詞不同的本義,確定它們之間不同的詞義特點和指向,從而把它們區分開來。
例如:爭、奪
(1)在表示“強行佔有”的行為時,二者是同義詞,在这个意义上,还可以连用。
①傳吏方進食,從者饑,爭奪之。
(2)“爭”的本義是“強行佔有”,“爭”的對象事先並不歸屬於哪一方所有,是無主的,如“競爭、爭鬥”;
①晉未可與爭。晋国是不可以和它競爭的。即不能和晋国竞争(因为晋国有贤能的人)
(3)“奪”的本義是“失落、失去”,由“失去”引申為“得到、取得”,再引申為“強行佔有”,“奪”的對象事先是有歸屬的,是有主的,可引申出“動搖”“改變”義。
①三軍可多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识点6.同義詞的應用【单选题、簡答題】
注意:這類複合詞有三個特點:
(1)在構詞關係上,同義構詞形成的複合詞一般都是並列式的,即前後兩個語素地位平等;
(2)在內容上,複合詞的意義與同義詞的義項相同,取兩個詞相同的部分不用相異的部分;
(3)這類複合詞的語素往往還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
如:“朋友”成為複合詞的同時,也可以分別作為一個詞單獨使用。
一、《雖有佳肴》红色字部分要求背誦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①。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②。
【重點字詞句釋義】
①旨:味美。至:最好的
②困:指困惑不通。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③。故曰教學相長也④。《兌命》曰:“學學半⑤。”其此之謂乎?
【重點字詞句釋義】
③自反:指自我檢查,對自己提要求。自強:鞭策自己努力進修。
④教學相長: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長:促進。
⑤學學半:教是學的一半。說明教與學對於增長知識來說同等重要。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一、《晏嬰論和》红色字部分要求背誦
先王之濟五味①,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②;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③。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重点字词释义】
①济:调和;五味:辛、酸、咸、苦、甘。五声:宫、商、角、徵、羽。
②一气:指声靠气来发动。二体:文体和武体,指用形体舞蹈来配合演唱。
三类:指风雅颂三种类别。四物:指用来制成乐器的私房贡物。
六律:指古代六种乐律。八风:指八方之风。九歌:指歌颂九功之德的歌。
③清濁:清音、浊音。疾徐:快、慢。周疏:密、稀。
【重點段落譯文】
先王使五味相互調和,使五聲和諧動聽,用來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樂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樣,由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濁、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調節而成。君子聽了這樣的音樂,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行就協調。
一、背诵题
1、雖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2、先王之( 济五味,和五声也 ),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3、(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4、聲亦如味,( 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