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就被这本书给打动了。封面是素雅的浅咖啡色,细条直纹,手感极佳,带点深厚而庄重的时间感,书名是杨绛先生手书的“我们仨”,深咖啡色,感觉与书浑然一体。书里面还附录了不少钱钟书、杨绛和他们的女儿钱媛的相片和手迹。鉴于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之独特,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开始细细品味。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先生以其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从“我们俩老了”到“我们仨失散了”,再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杨先生一贯平实而温婉的文字中,“我们仨”一生相依相守的苦难和美丽都静静道来。漂泊、战争、分离、贫穷、动乱,如此纷难的人生里,一家人互为依靠,在历史车轮无情而又苦难的倾轧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他们并不是在宽容苦难,而根本上就是淡漠着苦难,所以他们如此幸福地相守,在杨先生清新隽雅的笔下,生活里的幽默和生气自然地跃于纸上,让人读来时而颦眉时而微笑时而沉思时而向往。
杨先生的确以“我们仨”自豪:“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这话绝不是寻常家庭关系的人能够说出。这话也绝不是怀着寻常生命态度的人能够说得出的。读整本书时,我听到的始终是这一声仿佛轻声自语的叹息:"我们仨失散了,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杨绛先生是幸福的,因为她有着这么好的丈夫与女儿;同时我觉得她是不幸的,因为丈夫与女儿都比她先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这样的杨绛先生,让我艳羡之余,也带了几分同情。愿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仨能好好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