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很喜欢吃饺子,尤其是奶奶包的饺子。
在中国,饺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相传饺子起源于东汉,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经过了数百年,到了明朝时期春节吃饺子才成为了一个习俗,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从此,没到一过年,中国的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饺子。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吃不上几次饺子,最喜欢的是过年,不仅每天可以吃饺子,还有红包拿,所以每天期盼着,要是天天都像过年这样该多好啊。长大了,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饭菜上是丰盛了,只不过感觉饺子的味道没有小时候的那么香了。爸爸喜欢吃饺子,平常时不时的就会让妈妈包些饺子,可以吃上两三顿,解解馋。我第一次上大学离开家,这大概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而且一待就得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呆三年,爸爸嘱咐妈妈早起些给我下份饺子给我吃,我说不用了,我随便吃一些就行了,下饺子还挺麻烦的,爸爸说,以前,家里的孩子每一次离家,奶奶都会下饺子给他们吃。我没有再拒绝,就让这个我们家里的习惯在我这里延续下去。
爸爸出生在七十年代,兄妹四人,可想而知,爷爷奶奶的负担有多重,而且家里并不富裕,我大爷小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小时候差点没饿死,可想而知,他们小时候能吃上一顿饺子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他们的期待应该远远大于我小时候的期待吧,每一次出远门,奶奶都会下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给孩子吃,不知道孩子在外面会吃什么苦,不知道过年的时候还回不回家,能不能吃得上饺子,我想,这大概就是奶奶的想法吧。
。现在,奶奶已经年迈了,九十岁了,每一次下午我和爸爸回家,奶奶都会拿出些吃的给爸爸,尽管已经是下午,尽管爸爸已经吃过饭了。有一次,奶奶拿给爸爸中午下的饺子,爸爸很兴奋,大口大口的吃着,突然说了句:“还是你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我突然内心被触动了,尽管爸爸已是知天命之年,可是在奶奶面前他仍然是个孩子,他从小的时候就吃着奶奶做的饭,如同我吃着妈妈做的饭长大。因为上大学的原因,我每一次都要离家很长时间,我每一次回家都会去看奶奶,去看姥姥,她们是我爸爸妈妈的妈妈,爸爸妈妈因为工作没有时间,就让他们的孩子代他们去看望老人,尽管我在家呆不了太长的时间,我还是一定会去做。每一次回家,我都发现奶奶在逐渐的变老,每一次和她说话我都要提高嗓门,用最通俗的话来让她听明白,最近一次回去,我发现奶奶已经有些许糊涂了,我有点儿想哭。
现在每到一个节日我都会认真的去过,端午我会吃粽子,腊八我会去喝粥,冬至我会来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每一次看到饺子我都会产生特殊的感情,我想出远门吃饺子我会一直把这个习惯保持下去,成为我们家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