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人生最后的赢家,不是一开始跑的最快的人,而是为数不多的坚持跑下来的人。
看了吴军博士的《见识》,感触颇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说相见恨晚,是因为书里面的很多道理其实自己的生活中也有悟出来,但是明白晚,机会成本太大。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能做的就是向前看,往前走,过好后面的生活。对照了下自己目前的生活,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变的。
多反思——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自己还算是一个经常反思的人,古人也曾云“吾日三省吾身”。不过看完此书之后,想到的是自己犯了两个错误,一是针对生活中的重复性的事务没有反思,二是反思过后的事情没有去根据反思的结果执行。简而言之,便是总是没有踩准点,该反思的给忽略了,反思过的却又总是犯类似错误。比如在与下属处理关系时,很少去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处理不好这层关系,一味的归结为性格不匹配,抱怨较多,但是几乎没有想过深层次的原因,也没有找到对策;二是与领导的关系,反思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是自己的问题更多一点,没有把自己下属的位置摆准确,在沟通与交流上面过于生硬,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向领导沟通请示的少,几乎都是有事才去找领导,认识到了不足,却没有在实践层面做到。这两点没做好,本身就是需要自己去好好反思的,只有看好路,才能够更好的拉车。
做减法——吾生有也涯,而知也无涯。这个问题其实也意识到很久了,就是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时候也会安慰自己,自己学习能力强,啥都会,但是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是后面少了“一点儿”三个字,如果硬要再给自己抹点金就是有个脾气,只要有人找帮忙,都会愿意去帮,但解决的都是没有啥技术含量的小问题——越来越成为了一个万金油,或者说,真像一个打杂的。再加上自己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看上去是学了很多,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皮毛,解决的只是常见的问题,但是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来讲,并没有什么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成绩可以拿的出手,尤其是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还未改正更是可怕。所以在看过书后,正在好好反省,什么样的技能可以并且应该作为自己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能够想到的是自己未来的工作需要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自己以前有学过,不过需要做的是夯实应用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将其打造为核心竞争力,其二是公众号,将自己写作能力打造成为一个可以输出的武器。
大格局——站的高,才会看的远。大概是因为自卑,所以总是跟自己说做好眼前的事,走好眼前的路就行,没想过未来的方向,没有想过将来会怎么样。如果说真有什么远见,也就是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坚持运动与看书,用这两项活动来打发这无聊的时光。现在看来,也是有收获的,身体保持良好,健康状态良好;原来很多的大道理之前只是入脑,现在入心,甚至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体悟到一些道理。其实书中的一些道理和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也有重合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自己花了那么些年才明白的道理,其实早已经有人写出来,如果能够早点遇到,那么类似的道理也就会早一点明白了,这应该也算是思想上的靠前站位,也是一种大格局。看了书之后喜欢了爬山,站在山顶去看风景,喜欢尽收眼底的感觉,回归到生活中,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不再那么在意,突然明白了所谓的难得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当然,至于怎么揣着明白,是自己的下一个课题。
善合作——合作比颠覆更重要。其实自己是明白合作的价值的,尤其是将经济学里面的理论运用到分析自己生活中的日常后,更明白了合作的价值,合作的目的是将饼子做大,只要做大后总体利益是增加的,自己的利益比一个人单打独斗取得的利益要大,那么合作都是值得的,当然,还要考虑到长期合作的可能,将眼光放长远,不在乎眼前的得失,只要未来的赢面大于一个人长期孤军奋战所得,那么合作是可取的。个人想明白合作容易,但是想让一个团队想明白合作确是比较难的,因为一个人的大局见识如何影响到团队的长远考虑,在执行层面做起来就有了不小的难度。如何让一个团队心往一往想,劲往一处使,沟通,交流,制定目标,共同努力,价值引导,利益分配等等,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自己去好好摸索与琢磨。
巴菲特的人生智慧
1.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2.不要做空股票;3.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