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一样东西一直伴随着我们,好像哪都能有它的位置,但我们不会太在意,甚至不会留意,它就是日常交流中的粗话。
粗话的内容很多,在这里不方便打出来,但是大多含义都是骂别人的家庭成员,其实在初中的生理卫生课我才知道,其中的“bi”是指女性的生殖器官,尽管平常大家不经意间说出口时都不是特指什么。
粗话的作用,大多都是表达情绪,某道题特别难做不出心情不爽、路怒司机骂前车、对方球队进了一个球……其实我们想表达的都不是粗话的字面意思,而粗话是日常情绪的载体,夹杂在话语中,说出来能让心情舒畅一些。
但是,粗话只是在我们日常交流中使用,没有人会把粗话带到正式场合,丢了面子。甚至粗话只在比较熟悉和亲密的人面前说,好像能增进距离和亲切感。也许正是因为粗话的“土”和“俗”,才让言语“接地气”。
现在有许多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粗话,来源可能是某个同学在看视频或者吃鸡的时候听到,然后随口一说,大家觉得新奇,觉得很酷,就渐渐学会各种各样的粗话。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在爸妈面前不经意间说了一句粗话,被爸妈教训了一顿……也可能是因为这一节,我至今说的最严重的粗话:“我去。”
粗话说一次是尝试,说多了就成为了习惯。并不是说大家都不要说粗话,而是要尽量少说。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打电话,好像很生气,不停的爆粗口,就感觉我都替她丢脸……粗话始终上不了大雅之堂,当你说的每几句话都不经意带了句粗话,熟人不在意,不是很熟的或者不认识的就会觉得你粗俗、不文明。说粗话是你的权利,但别污染别人的耳朵。
粗话不是禁语,人人都能说。如果说出来让你心情愉悦,那你大可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但是当你发泄之后,应该好好想想,是否自己的话无意中伤了他人、是否你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粗话不应是口头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要让你的第一印象跌入谷底。
如果用脏话骂人,可以学学不带一个脏字的骂人,这样高级的多,也显得有修养的多,尽管个人觉得要练的炉火纯青是十分遥不可及的。
梁晓声说过: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说粗话可以被理解,但不可以被习惯,为了创造一个更和谐的语言环境,我们还是多看书,少说粗话吧。
来自十二公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