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区封浜小学有这样一位普普同通通的老师,她十年情倾讲台痴心不改,她十载心系学生爱心不移。十年来,与她共事过的同事、受她教育过的学生、和她接触过的家长,无不称赞:她,是位好老师。她,就是封浜小学的青年优秀教师,张燕萍。
“虽然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精神上是充实的。教师就像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心中有着对秋的期盼。有谁能像我们一样,天天面对的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晶莹的眼睛,一颗颗透明的心灵,我们永远不会寂寞。”这是张老师在获得2014年度嘉定区“记大功”行政奖励的表彰大会上的话语。更是张老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真实写照。
三尺讲台展身手。一提起张燕萍老师,大家赞不绝口的首先是她的教学。朴实而灵动,扎实而生动。随时走进她的课堂,你总能随着她的引导欢喜、悲伤、热烈、静思……她似乎是专门为课堂而生,课堂也总能因她而精彩。2014年她执教的《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一课,获得上海市“大屯杯”写字评比课二等奖;2015年11月,在市级青年课题《以“趣味墨画“为切入点,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软笔书写能力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推广活动中,张老师执教的《金玉满堂》进行了片级展示,取得了预期效果,赢得了较高评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张老师成功的背后,同样有着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夜晚。她尽情地遨游书海,潜心研读教材,反复斟酌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生成”和“突发事件”无一不精心琢磨,反复推敲。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近乎苛刻地追求完美,这是张老师一贯坚持的作风。执着追求,坚定向前,缘于她对三尺讲台的热恋,对莘莘学子的爱意,对职业初心的坚守,更是她对高尚师德的郑重承诺。
教海探航显睿智。在工作的十年中,张老师潜心教学研究,始终把教研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扎扎实实开展学校的书法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研,用科研促课改,使学校书法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她始终立足课堂主阵地,以学校“BIG”课程建设为引领,潜心开展课题研究。从课堂教学中捕捉课题价值的灵感,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课堂实践,以成功的实践经验完善学校课程建设。
作为学校书画教学课题组组长,张老师在学校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项目课程,落实了新校本教材在低、中、高年级课堂上的使用,还得到了上海市书法协会秘书长沈金龙、上海市中福会少年宫的老师们的一致认可,携手打造了以“墨韵书香”项目为主题的基地班,并且整合学校原有的“墨韵书香”书画社团,不仅让更多的孩子有了学习和表现机会更为学校的书法特色项目又开拓了一个广袤的空间。为了课堂她义无反顾,为了课程她拼尽全力,为了课题她一往无前。有人问张老师,“你这样拼,耽误了自家的孩子,耽误了自己的家庭,值吗?”她总是笑笑说“课堂就是我的舞台,学生就是我的孩子,遇见是我们的缘分,注定我要为之付出,必将终生无悔。”信念不灭,奋斗不止。2015年,张老师获得“封浜杯”教师书画比赛国画二等奖;获得2015年“彩虹行动”上海市中小学书画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十年中,张老师有十多篇教学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
“做一名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张燕萍老师正是用汗水与勤奋对这句话做出了最美的诠释,并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成就着一名优秀党员教师的梦想: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
爱生如子寄情怀。对待学生,张老师更是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她是孩子们肚里的蛔虫,总能猜到谁有最了不起的本领;她是孩子们心中的妈妈,总能及时给予害羞女生体贴的关护;她是孩子们眼中的明灯,总能照亮孩子们心中最暗的角落。
高尚的师德,不需要描绘得多么绚丽,多有姿彩,只要是出于学生真情的流露,对职业出于真心的喜爱,那么就能很好的表现于自身。张老师不但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而且她更觉得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学生。
记得去年冬天,一个书法写得很好的小卫同学,因为社团活动排在放学后,因此母亲怕她回家晚,不管女儿的极力反对,坚持要她退出书画社团。张老师知道后,没有急于和她的母亲沟通,而是拍了很多小卫同学在学校里写的字画作品。张老师拍摄好照片后,加了小卫妈妈的微信,并把她的国画作品传了过去。张老师还留言给她妈妈,短信是这样写的:“小卫妈妈,您好,民族的文化是爱国和德育的体现,是倡导书品,端正学品,崇尚人品的有效途径,她的进步会在点滴中呈现,她的骄傲会在创作中体现,希望您能支持她的兴趣和选择。”几天过去了,在焦急等待中的张老师没有收到小卫妈妈的回音。为了不耽误孩子,张老师决定亲自登门。由于路黑难行,方向不清,几经周折后,张老师终于找到了小卫家。一见到张老师,小卫惊呼“张老师,你怎么啦?”这时的张老师才意识到自己胳膊有点疼,小卫立即拿来毛巾帮老师擦掉手上的血。看着急出眼泪的小卫,张老师轻松地安慰着:“没事,就擦破了一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