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考试题,领悟教学着力点
——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与反思
王桂香
这两天,针对201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我重新做了一遍,再对比2016-2018这三年的试题,感觉题型变化不大,但同中有异,稳中求变,向来是河南中考语文试题的风格,现在,我就在与前后几年试题简单比较的基础上,对各种题型进行简要分析,并反思一下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2019年的中考试题给我们语文教学什么启示。
积累与运用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依然是28分,6道题目。第1题和第2题依然是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字音和字形。启示:1.课文教学,注重多音字、音近字的精确辨析。2.留意年度政治社会新闻中的热词。
第3题,古诗文默写,8个填空当中,文言文默写占了3空,到了2020年就占了4空,而2019年之前的年份,文言文默写只占2空或1空,所以我们看到,古诗文默写中的文言文默写在分值上呈上升趋势。所选文言文篇目,2017、2019、2020这三年都有《<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启示:1.平时文言文教学重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保证默写正确。2.课文中的古代儒家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十二章》和《鱼我所欲也》以及《虽有佳肴》等,要作为重点,多花时间浸润诵读。
第4题分名著阅读,依然是4分。纵观2016年到2019年的名著阅读题,你会发现:1.《西游记》或《水浒传》几乎都会出现,或至少出现一部。2.题目,无论是考查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概括还是对某一主题的理解,都要求学生熟悉故事熟悉主要人物。3.如果说前几年还配合着外国名著来考查的话,那么到了2019年,就只出现《西游记》和《水浒传》。3.2020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又避开了《西游记》和《水浒传》,转向考查《红岩》这一红色经典和《简·爱》这一外国小说,似乎要弥补一下2019年名著阅读范围狭窄的缺憾。这两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目,和这两年国家对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要求是一致的:加强红色经典的阅读,注重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统的文学经典如《西游记》和《水浒传》,预计仍会是今后名著阅读考查的重要篇目。启示:1.平时教学要带学生熟读细读,一遍一遍地读,经典作品只读一遍两遍,故事情节并不能烂熟于心。2.名著阅读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更反对学生不读直接用测试来代替阅读的现象。可以开展多种活动激发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可以设计一个个小专题让学生探索阅读。关于这一点,教材已经给我们提供活动参考了。
第5题,是首次将病句修改和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两个考点融合在一个材料中,考查学生的语言分析与运用能力。启示:1.平时练习修改病句,要让学生读句子找主干,发现病因。2.补写句子要根据上下文捕捉相关信息。
第6题一共两个小题,分别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和图文转换。拟写新闻标题和概括新闻主要内容题型基本一样,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哪里找(导语部分),怎么拟(对象+事件)。分析会徽的构图元素及其寓意,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结合会徽主题,按照顺序来介绍,注意身份,开头有称呼语,结尾有欢迎语。
现代文阅读
2019年的记叙文阅读与前几年一样,都是四道题目,分别考查内容梳理、场景作用、语句赏析和主题理解。
第7题要求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这和2018年的“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差不多,但是第三件事因为主动发出动作的是女儿,所以学生在概括的时候就容易把主语定为女儿“我”。启示:平时练习时,要让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2.注意分值,一般是四分,也意味着概括出四件事。3.表述完整,用“谁做了什么”的句式。
第8题是考查场景描写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场景也是情节的一种,其作用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内容上、结构上、主题情感上。启示:在小说教学中,小说的情节的作用,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概括。
第9题是赏析语句,2020年中考试题已经不再考查,但明年也许会考,因为2019年之前,基本每年都会考,虽然问法不太一样。启示:平时教学中,要练习学生快速理出答题思路,首先找赏析角度,然后练习上下文和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切不可把语句孤立起来分析。
第10题考查对主题的理解,而且给出两种说法,学生只需要选择一种,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证明这一说法即可。2016年的中考题第11题对主题的考查是直接问“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相比之下,2019年的主题考察难度会小一些。这道题和2013年的主题考查题问法是一样的,可见经过几年,题型和问法有回归趋势,所以我们不能只备5年中考,要十年中考,让学生见过足够多的题型。关于对主题理解的考查,2020年记叙文阅读最后一题也考查了,只是问法不太一样,学生需要答出三个层次来,即对个人情感和对太爷为代表的的一个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更有引发社会关注这一群体的写作目的。启示:平时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主题,语文练习,也要练习这种题型。
议论文阅读,从第11到14题,分别考查论点的概括、开头段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和补充论据等题型。和2018年相比,增加了一道题目。2018年主要考查了内容信息筛选、论证思路分析、选择论据等内容。2019年论点概括难度很大,需要考生阅读全文提炼归纳论点;开头段作用要从论点或论题、论据、表达效果三个角度来分析;考查论证方法,题目是没有变化的,是常见的题型;不过考查论据,是非常巧妙地考查的,问法很新颖。
按照河南中考议论文和说明文考查的规律,2020年和2021年考查说明文,文本和题目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考前的复习,我们可以反复研究2020年的说明文阅读试题,同时眼光放宽,关注其他省份的说明文阅读的题型,更充分地应对明年的中考。
古诗文阅读
首先看文言文阅读,2019年考查的是《出师表》,题型和前几年差不多,考查范围是文言字词、语句翻译、作者情感把握和对人物的评价。
第15题,对字词的考查和前几年一样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而2020年对字词的考查是以词语解释填空的形式出现,难度略微降低。启示:文言字词,要识记课下的注释,尤其是重点实词。
第16题考查语句翻译。启示:平时文言文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翻译的时候语句完整,字字落实,尤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正确翻译。
第17题考查作者情感把握,也就是写作目的。这道题和教材后面的习题基本一样,课后习题第三题,问题就是“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有什么用意?”,试卷把三件往事罗列出来,很明显降低了难度。启示:1.平时课文教学在备课时要首先关注课后习题。有时候讲课文确定不了目标或没有思路或没有策略的时候,就揣摩课后习题吧。2.根据后面的分值,确定答几个要点,而且答案书写要和给出的事实一一对应。
第18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涉及到课内和课外两个文段。课外文段一般容易读懂,要能够从中提炼出契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也要注意分值,根据分值确定答几点。
把2019年和2020年,以及前几年的中考文言文试题放在一起看,除了上面提到的文言字词考查形式有变化之外,其他变化不大。文言文教学必须背诵积累,关注课后习题,甚至课后习题就提示了教学的重难点。
古诗词赏析考查的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考查范围与前几年略有不同,以前都是从主题情感和诗句赏析两个方面出两道题,而2019年似乎都是语句的赏析,不过第19题还是从内容的角度来赏析,认真读题,学生还是能答出来的,第20题是任选角度赏析诗句。启示:平时古诗词教学,要引导学生会读古诗词,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多角度赏析诗句,总之就是充分领略古诗词的主题情感和美妙。千万不要把古诗词教学降低到死记硬背赏析的记忆层面,背诵必不可少,但背诵的前提是理解。理解才是对知识的建构过程。
作文
2019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半命题形式的, 让我更出彩。暗示考生作文内容依然以“我”为核心,关注自我成长。这样的题目如何写得出彩呢?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更出彩”来构思。“更”隐含比较,暗示作文内容要有对比或铺垫来突出所填内容对自己的影响。半命题作文,补题就是确定主题和材料的过程,也就是说,考生得想清楚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才能去补题。补充的内容,可以是精神品质类的,比如乐观自信自律之类的;也可以是行为习惯,比如阅读、刷题、公益活动、某项体育运动等,不过切记补充的内容不能过长,一般一个词语或短语即可,不超过四个字为宜,否则题目就啰嗦了。
平时作文训练我们一般不训练写议论文,因为议论文不容易写得出彩。但是班里肯定有喜欢写议论文的,那就支持他们,但是要求要高,比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过程清晰等。
大部分考生会写成议论文,这会节约构思时间,不用再确定主题上花费时间。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在写之前不去精心构思,看到题目就写,随想随写,结果写出来的考场作文会存在诸如详略不当,记叙描写不多,故事不够议论来凑,开头结尾不能呼应和点题等问题。
2020年高考作文,是要考生结合管仲的故事,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文体。王校长经常说高考是中考的风向标,这是不是提示我们平时单元训练的实用文体,我们要扎扎实实训练呢?其实我们看统编本教材,写作训练的顺序编排,每一次作文课怎么设计,教材已经把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了,我们最多进行创造性地改动,不改动每一次的训练点,这样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写作方面可以得到系统的训练,不至于出现中考考场作文还写得平铺直叙寡淡乏味的情况了,但是现在看到的考场作文,有几篇不是平淡无奇的呢?
启示:1.平时作文训练,要训练学生认真审题,不要急于下笔,从题目中确定主题和选材。2.养成写作前画思维导图的习惯,或者简单列提纲,避免写偏写跑题。3.作文训练按照教材要求,训练扎实有效。
最后总结一下,2019年的中考试题,考题题型基本求稳,记叙文阅读题目出得尤其有水平。在解析的时候,我对照着2020年,再翻看前几年的试卷,我们更能清楚如何进行三年备考——从七年级开始,就要着眼于中考来确定教学重难点;着力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核心素养的积淀与提升。用课程标准指导备课,用课后习题把握重难点,用教材编排来系统训练写作。
考试题型变了,我们原来总结的答题模板和答题套路,如果经常用在课堂上,可能会培养思想的懒汉,学生懒得阅读和思考,一看到题目就套,结果并没有答出关键词,这是改卷老师都很反感的现象。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用试卷评估,也要研究中考真题,用中考真题来领悟语文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如何改进。
关于名著阅读和作文教学
关于名著阅读,从这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要求学生一是要多读,凡是课本上推荐的名著都要多读读透,二是要会读,会用多种阅读策略来读,这样能读得深入,读出趣味。
教材后面每一篇名著导读后面,都给了阅读活动的建议,分为若干小专题,我们不妨带着学生老老实实去做。
尤其是《西游记》和《水浒传》,我带学生读这两本书,每本书的共读都至少用半个学期,有条不紊地进行。
有些老师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经历领学生读书,的确这也是客观现实,因为有些老师是新教师,在教材备课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没有把自己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需要交流研讨才能打开思路,所以明天的研讨,我想重点研讨一下名著阅读和作文教学,听听大家的困惑,分享一下开展名著阅读和作文教学的经验。
其实关于名著阅读的教学,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老师精力不济,无法带学生读书,那么可以让学生自组织啊,只要你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施展“七十二般变化”,你会收获惊喜。你需要指导的,就是对活动本身进行指导和调控。
那么,如何在班内名著阅读呢,我觉得甚至都不需要专门花一周时间进行或上若干节导读题,抓住课前三分钟时间,也许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如何去做,我有一点经验,已经写进一篇文章,前天晚上分享在群里:《用说写助力名著阅读——《水浒》共读中的说写活动的回顾与反思》,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作文教学,分享两点经验:
1.二次作文比老师精批细改更能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我从2011年到现在,一直坚持二次作文,其实就是注重作文的修改,把修改的任务还给学生,二次作文可以让学生看到修改后的佳作,会带给学生成就感。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写作前上好写作指导课,写后上作文评讲课,学生才能写有进步。大家想一想你改完全班同学的作文需要多长时间?准备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又需要多长时间?中间哪种劳动让你有成就感?哪种更有效果?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2.下水作文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让老师指导写作更能“一针见血”。下水作文,就是模仿学生的口吻来写作,或者从成人角度来写作也行,最好针对某一次作文训练,写出一篇文章,能突出本次训练点的。下水作文,哪个老师不会写呢?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文,批改作文写评语,都能说得或写得头头是道,我们何不试试写一篇文章给学生做个示范?写了,你就有了深刻的写作体验,就知道在哪个地方需要指导学生,学生也更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指导。这学期第三次写作训练,我提前写了下水文,结果学生作文就出现几篇精彩作品,得到我们网师的讲师和学员们的夸赞。
研究中考试题,领悟教学着力点,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就会少很多无用功,而朝向扎实有效,语文课就能充分挖掘知识的魅力。希望我们以后的教学研讨本着有用有料的原则,专题化,成果化,七八九年级工作能够串联到一起,实现我们学校每一年中考战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