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体系之前,先说知识。因为在以往的见闻中大家都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用拆解来认识,什么是 “知识”?考试得满分的学霸不是有知识,茶余饭后的侃侃而谈不是有知识。
有知识是在未来不明朗,还没有人能告诉你怎么做,做错了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能综合自己已有的信息和知识敢拿一个主意。
这里也不是神化了实用,因为很多类似成功学的话术或者方法也不算,那些只是算法,类似于计算器,你给什么数,我算什么数,全是公式。也不能算做知识。
知识是学霸、高谈阔论的智力游戏,因为没有得失。也不是见到什么问题就能知道答案的算法。而是能够帮助自己自主判断,还能有科学依据,能得到别人信服。
个人成长的目的不是对信息的了解与理解,而是应用与选择。
所以这么看,咱们真正需要掌握的,其实是认知体系。而在上学阶段则是需要知识体系的,那是一门学科的基础,是需要应对评价,应对考试的内容。是确定的,既使所谓主观题也是有一定方向和套路的个体测试。
下边就谈一下体系。
在早上看万神听书稿的时候,突然间想起,这个解书拆书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拆书,我就一直没能拆呢?是不是跟这个体系有关系。
《认知觉醒》里说过,有很多人认为读书之后要记住,要能做思维导图,要能梳理出书的框架。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在梳理也是在别人的思维下打转。而我们是要建立自己的体系。所以读书学习,是补充完善自己的体系,把一个个概念、思想、方法与自己的知识链接起来。
而那些大能者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体系以后,再找书中的结构。他所做只是把自己体系内的链接给变换一下,找到符合书中的结构即可。所做的是知识变换,而不是建立。而没有建立自己体系的人,是需要从头学,或者是学当下所读的书的体系。当然困难。
这么看网络上那些拆书的教程,所教的内容其实是在你有一定体系和认知以后才可以顺畅做的。空白的脑袋里边你看到的也是一个个的信息,跟新闻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身后的内力,花拳绣腿是没有杀伤力的。
再延伸,工作上也一样。
工作了十几年、几十年,还多东西只是知道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但是背后的原理不清楚,所在的体系不知道。你工作仰仗的只是经验,我见到过,以前就是这么做的,照着做就可以。既使有些变化也不会有大问题。以前这么做了既使出事儿,也不严重。那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算法。
而应该做的是,找到经验所使用的原理,边经历边学习。专门的找相关的原理很困难,也是所有人遇到的问题,那只能是大量的读相关的书籍,只要遇到了与经历类似的,就会填补自身体系的不足。这样工作的十几年,体系与经验就结合起来了。而不是活成了算法,而是成就了自己的体系。
有什么好处呢?在有体系的有经验的条件下,就可以迁移使用了。还可以创新使用并且帮助破坏规则。没有体系下的创新不是创新,是胡思乱想不一定敢实践,即使敢能成的几率也无法估计,因为没有依据。
好了大概总结一下:
以往的知识体系其实是说的认知体系,工作后需要的锻炼的也是认知体系。在情况不明朗,还没有人知道,做错后还有一定的损失,你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信息敢拿一个主意,所使用的就是自己的认知体系。
解书是在读书中找到框架,这个框架是自己体系链接的变换,你有了体系以后才能有效进行的。不是学几堂课,学几个技巧就能做到的。
工作十几年不能把自己活成一个算法,要结合经验找到体系,以体系为根基,创新才有依据,你拿出的主意才会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