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类作者表述的严肃的读书笔记,对『 《未来简史》主义』无感的人,可以直接阅读故事部分。
本章作者探讨的是智人即将失去对世界的控制权,文章实在是需要细细咀嚼。因此,我将本章划分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本文,主要聊聊自由意志怎样被操纵和人类的两个自我。第二部分我们明天继续说。
1.自由意志可以被操纵
在18世纪,智人就像个神秘的黑盒子,我们完全不知道它的内部如何运作。
在20世纪,科学家打开了这只黑盒子,既没找到灵魂,也没找到自由意志,只找到基因、技术、神经元,遵守着与世界其他所有生物都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法则。
这多少另自由主义者有些失望。
自由意志与当代科学的矛盾,已经成了实验室里的一头大象,许多人假装专心看着显微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许多人假装专心看着显微镜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而不愿面对这个问题。
房间里的大象:英语谚语,大象被用来比拟某种巨大、因而不可能被忽视的真相。房间里的大象则表明,尽管人们无法否认该事实确凿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依然刻意回避,故作不知。
因此,我们奉为神圣的『自由』就像灵魂一样,其实只是个空虚的词汇,只存在人类发明的想象故事中。
以上所说绝不是个人假设或者哲学猜想。现在的所谓的『 自由意志 』已经可以通过仪器测试出来。
现在只要扫描人脑,就能在受测者自己说感觉之前,预测他们会有什么欲望、作出什么决定。这样看来,人的欲望并不是人的一种选择。而实质是,我们只能感觉到欲望,然后再按照欲望的指令行事。
如果生物确实没有自由意志,也就意味着:只要使用药物、基因工程或直接对脑子放电,就能操纵或控制人的欲望。
在机器生化实验室里,老鼠脑中掌管感觉和奖励的区域被植入点击,于是我们能够遥控操纵它。但是,老鼠并不觉得自己被操纵,而是觉得自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个实验其实也指示出人类也会像老鼠一样可以被操纵。只要能自己在人脑中找对正确的位置,就算是爱、恐惧或沮丧这些复杂的感受,也能够被创造或抑制。
美国军方正在测试一种头盔,这种头盔配有点击,链接头皮外侧,能够产生弱点磁场,瞄准特定大脑区域,进而测试或抑制选定的大脑活动。希望提升士兵在训练实战时间的专注力和表现。
《新科学家》的记者莎莉.艾迪就成获准前往一处狙击手训练地点,亲身测试效果。她一开始先不戴头盔,进入战场模拟房间,面对20个蒙面男子绑着自杀式炸弹、手持步枪,直接向她重来,令她一阵惊恐。还好,这些攻击者其实只是投射到她身边巨型屏幕上的影像。但是她还是觉得自己是在表现太差,沮丧到简直想把枪丢下一走了之。然后,他们帮她戴上了头盔。她说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稍微觉得有点刺痛,嘴里有奇怪的金属味。但接下来,她开始一个一个放倒这些虚拟恐怖分子。态度冷静、手法纯熟,简直像兰博。“看着这20个人拿着枪冲向我,我冷静的举起步枪,深吸一口气,放倒离我最近的人,在平静地评估下个是谁。好像才没一会儿,我就听到有个声音说:“好了,结束了””模拟室里灯光亮起....我身边横七竖八到这尸体的影响,忽然一阵安静,但我好希望有更多人来攻击。当团队开始移下电极的时候,我甚至有点失望。我抬起头,是不是有人把我的钟调快了,完全没感觉到实践已经足足过了20分钟。“我击中了几个?”我问那位助理。她看着我,带点揶揄的神色。“他们全挂了。”
这场实验让埃迪的生命大为改观。接下来几天里,她意识到自己经历了异常“近乎灵性的体验....不是觉得更聪明或是学的更快,真正让我好像脚下忽然一空的,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觉得大脑里忽然一片安静.....没有任何自我怀疑,仿佛一个新世界。闹钟忽然净得叫人难以置信...我希望你会懂,在那次测试后的几个星期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再回去,把电极再接回去。我也开始冒出许多疑问。平常,在我闹钟总像有许多愤愤不平的小人,占满了我的心思,让我害怕尝试,最后导致失败。但除了这些声音之外,我究竟是谁?这些声音又是从哪里来的?”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人的『 自由意志 』确实已经让这些外在的技术所创造或者被抑制。人一样可以像实验室里的老鼠一样被操纵。
想想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又多么让人担忧的事情。兴奋的在于,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技术,控制自己的专注力,以提高自己希望的领域里的能力。
比如我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读书,一个是追剧。自由意志一定会比较偏好舒服的追剧,那么,读书的任务没有完成,怎么操作?只需要用这种头盔的技术,就可以啊,它能够让你选择在读书的时候,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而不出现任何抱怨、不满的情绪。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到学生身上,那么,学生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就能够更加高效,就不要面对那么多的厌学情绪。
担忧的是,如果这种技术并不是服务于『人文主义』的目的,结果又不可想象。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聊聊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问题。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以前的『 技术和工具 』是人的延伸。
“ 自人类使用工具以来,人类的发明以“延伸”为主——如弓箭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腿的延伸,电视广播是耳目的延伸…… ”
但是,到了今天,工具以及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人的延伸,像人工智能一样的工具和技术,更大程度上是人的替代。
不过,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说:
技术本身没有价值观,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技术实现一个价值观。
我想说,技术本身确实没有价值观对错,所以,这里我表示无可厚非。
就像Facebook的扎克伯格所说:
我们不想阻止用户分享意见,也不像成为真理的仲裁者。我们认真的造高速飞机。我们不是航空公司。
今日头条也有类似游戏的成瘾性设计,通过算法拖住用户注意力。这种做法是否合理?面对质疑,今日头条的CEO张一鸣表示,他们只是用技术再现了真相,技术本身没有价值观。
只不过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现在仍在起步区阶段,也无法预测是否会在何时成为成熟的科技。或是在未来,如果这项科技成熟,或是我们找到其他方法来操纵大脑的放电模式,我们可以现在肆意的想象,这样会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有何影响?
2.我是谁?
生物科学否认了自由意志,其实也否认了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认为人就是不可分割的,单一的主体。
A.左右脑可以分开控制身体
人脑就由两个脑半球组成,中间由一束神经纤维链接。每个脑半球控制着身体相对的另一侧。TED演讲《吉尔伯特泰勒奇迹》中,吉尔伯特泰勒,讲述自己左脑受伤后的奇迹。
作者举了很多神奇的实验,左右脑分开呈现不同的行为。
其中一个小例子是这样的:
令人感到惊奇的另一个行为,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老兵WJ身上。WJ的双手分别由不同的脑半球控制。他的两个半球之间没有联系,于是有时候右手要开门,左手却会把门甩上。
还有另一项实验,加扎尼加的研究团队想左脑(负责语言)展示鸡爪的照片,同时向右脑展示雪景照。接着问病患PS看到了什么,他回答:“鸡爪”。加扎尼加接着在展示许多图片给PS看,请他指出最符合他所看到的内容。病患的右手(由左脑控制)指向一只鸡,但同事左手却伸了出来,指向一只雪铲。加扎尼加接着就问了这个在明显不过的问题:“为什么你会同时指了鸡和雪铲?”PS回答:“呃,鸡爪和鸡有关系,而要清理鸡舍需要铲子”
因此,加扎尼加的结论认为:左脑不仅处理口语能力,也是个内部翻译人员,会用各种片段的线索编织出合故事,想为我们生活找出意义。
B.什么是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
行为经济学家也做出过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多数实验都指出,并没有单一的自我做出这些决定,而是人心中有许多不同,常常还会互相冲突的内部实体,经过不断拉扯决定的。
人体内至少两种自我: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叙事自我(remembering self)。
行为经济学大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告诉我们快乐并不简单,想要抓住快乐,先要懂得区别活在当下的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讲述故事的叙事自我(remembering self)。
时间是区分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的关键因素。比如对于体验自我而言,2个周的假期的快乐是1个周的快乐的2倍。但是这对叙事自我来说确是一样的,因为没有增加新的记忆,依旧是重复的故事讲了2遍。
我们生活在大概每个月有60万个记忆片段,维持三秒左右,但是他大部分都被叙事自我所忽略啦。但是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于这个每分每秒的感受(体验自我)所构成的,我们的人生。
体验自我没有记忆能力,体验当下,洞察当下,或者称之为经验自我,它的主要作用就属于当下 。
叙事自我抒写生活故事,负责讲故事。故事从记忆中提取经验,及时上传。不是我们要讲故事,是我们的记忆在讲故事。
C.利用叙事自我的力量
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是,会把整个事件的体验过程的价值,通过把体验过程中的峰值和终点两者加以平均而确定的。而并不会在意事件持续多久。这点对我们所有的日常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O 儿科医生:给幼儿打针后准备点小点心,幼儿最后的10秒的快乐足够抹去之前许多的焦虑和疼痛。
O 进化:女人分娩过程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但几天过后,内分泌系统会分泌皮质醇和B-内啡肽,舒缓疼痛,让人感到安慰,甚至欢乐。这都会让分娩从创伤转为正面记忆。
我们日常的大多数关键抉择,比如挑选另一半、职业生涯、住所或者度假,都是由叙事自我决定。
在和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怎么样为对方留下好印象呢?其实,小窍门就是:两个人陌生人相处的最后,即开要分开的时候,为对方做一件暖心的事情,这个时候,对方叙事自我也定会起到作用,一定为你加分不少的。
O 自媒体人spenser在3月的写作课中,有一个金句:文章标题决定打开率,结尾决定转发率。
为什么文章结尾能够决定文章是否被转发?就取决于读者在阅读的最后的体验是否很好,文章的结尾触发的正是读者的叙事自我,如果叙事自我感觉良好,那么,文章就会被转发。
这样我们也不难总结一些做事情的方法论: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快要结束的时候,记得给别人营造良好的体验。(你懂得,过程对于叙事自我来说显得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紧密交织的。叙事自我也会用到我们的种种体验,作为重要的故事线索。反过来,这些故事也会塑造体验自我的种种感受。比如在体检前的禁食、为了健康的辟谷、或者没有钱买东西吃,都会造成饥饿的感受,但这种感受的差异却非常巨大。那是因为叙事自我会对饥饿赋予不同的意义,就会让实际体验大不相同。
O 比特币首富李笑来老师,从来不认可“坚持”的概念。他认为提高行动力的方式,就是为事情赋予重大意义。原来原因就在这里,叙事自我会自动编造出更多的故事,让我体会到意义感。
大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自己的叙事自我,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感觉到的当下体验。我们认同的是自己内心的系统,想从生活的各种疯狂混乱中理出道理,编织出一个看来合理而一致的故事。
问题的关键是:人类一直认为自己是从出生到死亡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自我。还要为整个世界提供意义。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