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参加了园内组织的迩行论坛,听几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游戏案例及课程故事,让我感悟颇多,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借鉴、学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分享的《轮胎的多种趣味玩法》,从整个记录中能看出老师的细心观察和用心引导,孩子们在简单的玩轮胎过程中,不经意发现的有趣玩法,老师能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及能动性,观察幼儿的兴趣方向,当幼儿兴趣减退时,通过适时有效的策略再次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交流谈论、自己计划、反思,在自主的思考和合作游戏中,孩子们的潜能再次得到激发,兴趣再次点燃。
反思我自己在日常活动中的做法,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比如:很容易出现想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的情况,每个游戏、每个孩子,都短暂地看看,观察浮于表面,到最后什么也没有观察到,也无法与孩子的发展深度联系起来。还有不清楚孩子相关能力的发展水平规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孩子无法获得更适合的支持,老师自己也得不到专业成长。甚至有的时候,给了孩子太多自以为正确的“安排”,就像我们小班的孩子,他喜欢玩家庭类游戏,扮演爸妈妈爸做饭做菜等,但是老师却让他停止现在的游戏,转而去玩拼插。他会觉得这并不是自己选择的游戏,而是老师让我玩的。失去了自主性,从而就失去了我们挖掘孩子的更多可能性。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在投放的材料里,一些材料孩子们用得多,一些用得少,还有一些几乎没有孩子使用。这样的现象,其实也值得去观察。观察孩子们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并不是看材料本身的好坏,而是观察孩子与材料之间的互动:对材料的玩法是否熟悉,材料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不仅可以对班级环境创设提供帮助,而且后续也能生发一些课程与活动,了解孩子的游戏水平及其背后的能力发展水平。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中创造是孩子的本能。在孩子们眼中,各种玩具是他们最好的“玩伴”。不断创新的玩法显现玩具材料的功能,也见证了孩子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每一步变化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要所以老师应该尽量做到放手,多鼓励孩子去探索、尝试、创造。让他们自主游戏,让幼儿从游戏活动中体验不一样的感觉,得到不一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