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釐王元年春正月,齐桓公有意图伯,问管仲计议,管仲说,现在诸侯中,比齐国强大的有很多,南边有荆,楚,西面有秦,晋,都各自逞雄,不尊周室,所以不能成伯,要成霸业,必须先尊周室。现在周王新立,宋君的位置还没有定,可以向周王朝贺,然后向周王请命定立宋君。周釐王见齐桓公来朝贺,大喜,准桓公所请,齐桓公以王命宣告诸侯,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国,在北杏集合,共定宋君,共尊王室。
宋桓公御说先到,感谢齐桓公定位,后来陈宣公杵臼、邾子克二君,蔡哀侯献舞纷纷来到,其他诸国都没来。详见《春秋五霸》《齐桓公三》。后来五国共同立誓尊王,以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准备讨伐不来赴会的诸侯,宋桓公御说见自已爵位大,不想受齐桓公所累,连夜离去。
后齐桓公伐鲁得胜,并与鲁结盟,归还侵得鲁国田地,卫、曹两国见齐桓公有信,又惧怕齐国兵威,向齐桓公谢罪请盟。桓公准备伐宋后,约时间会合。于是遣使往周,说宋公不尊从王命,请周王下令讨伐。周釐王令大夫单蔑,率师与齐伐宋。不久,陈宣公杵臼,曹庄公射姑也率师来会。中途,齐桓公得到宁戚,拜为大夫,宁戚请求说降宋君。
宁戚乘着一小车,与几个从人,直进雎阳,来见宋桓公。宋桓公问戴叔皮,宁戚是什么人?戴叔皮说,臣听说,这个人是在乡下放牛的,齐侯刚刚任用,这个人必然口才了得,前来作说客。宋桓公问,怎么对待他?戴叔皮说,主公召他进来,不要以礼相待,看他有什么动作,如果他开口不当,便让武士擒住,齐侯就没有办法了。宋桓公便让戴叔皮安排武士。
宁戚大步进入,然后向宋桓公长身行礼,宋桓公端坐着一动不动,也不说话。宁戚仰头叹道,危险呐,宋国。宋桓公吃惊问道,孤爵位为公,是诸侯中最大的,危险从哪里来?宁戚问,明公自以为和周公相比谁更贤?宋公说,周公是圣人呐,孤怎么敢相比?宁戚说,周公在周室强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尚且吃饭的时候吐出东西,洗头的时候握着头发,以接纳天下的贤士。明公现在国家要灭亡了,又处在群雄角力的时候,前两代君王被弑,就算现在效仿周公,亲贤下士,可能还不够;却妄自称大,简贤慢客,我虽然有忠言相告,明公又怎么会知道呢?不危险还能怎么样?宋桓公离坐问道,孤上位时间尚少,没有听过君子的教悔,先生不要怪罪。叔皮连连请示宋公,想要以武士捉住宁戚,宋公不顾。宋桓公问,先生这次来,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宁戚说,周天子权力衰弱,诸侯分散,君臣不分,常常有篡位弑君的事发生。齐侯不忍心看到天下纷乱,恭敬的向周王请命,受命为华夏盟主的身份。齐侯为明公定位为君,明公也参加会盟,名字列在盟会上;现在又背弃盟约,等于没有定位啊。现在天子大怒,所以派遣王臣,亲率大军,又号召诸侯的兵马,来讨伐宋国。明公既然背叛王命在先,现在又想抵抗王师,不用等交兵,胜负可想而知。宋桓公问,先生认为我应该怎么做?宁戚说,以臣愚笨的建议,不如带上一点财礼,与齐侯会盟,对上不丢失周王的礼数,对下可与盟主交好,不用动兵甲,宋国可以安稳如泰山。宋桓公问,孤一时行为不当,背盟而去,现在齐侯正在用兵,怎么肯接受我的求好?宁戚说,齐侯宽仁大度,不记恨人的过错,不念及人的旧恶。鲁国没有赴会,后与齐侯会盟,齐侯归还鲁国田地。况且明公本来就是会盟的成员,怎么会不接纳?宋桓公问,我送什么东西为礼比较好?宁戚说,齐侯一直以礼与邻国往来,来的薄往的厚,只要一点点礼物表明意思就行了,不必大动府库。宋桓公大喜,让人带上礼物随宁戚向齐侯请成。宋使来见齐桓公,先说明背盟谢罪的来意,然后献上白玉十双,黄金千镒。齐桓公说,天子有命,寡人不敢决定,需要转奏周王才可以。齐桓公将宋使献的东西,列上单子,转送天子,写上宋公请成的意思。周天子同意了宋国请求,齐桓公与陈、曹,天子王师各自返回。
五月,齐桓公与宋、卫、郑三国国君及单子会合于鄄地,齐侯说不用歃血,诸侯间互相礼让,诸侯十分高兴。
周釐王三年冬,齐桓公知道诸侯都愿意跟从,大合宋、鲁、陈、卫、郑、许一幽地,歃血为盟,共立齐桓公为盟主。
周惠王十一年,楚国发兵六百乘,前往伐郑,郑文公大惊,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约宋,鲁两国,一起救郑,楚兵听说援兵前来,在郑郊外大掠一番而回。
狄兵攻袭卫国,攻破卫国,卫懿公被狄兵所杀,宋桓公率兵来救,狄兵又移兵攻邢破国,烧杀抢掠一番而回。不久,齐桓公也率师前来,狄兵退去,管仲写信给狄主,责备他侵伐中原,狄主惧怕,向齐桓公请成。齐桓公与诸侯助卫,邢复国与筑防。
周惠王之十三年,楚国又兴兵伐郑,围住郑都,郑国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大合诸侯,约宋、鲁、陈、卫、曹、许国国君,一起率兵伐楚,楚国见联军前来,撤去围郑的兵回国防守,郑伯见楚兵撤围,也率兵前来助阵。宋桓公御说、鲁僖公申、陈宣公杵臼、卫文公毁、郑文公捷、曹昭公班、许穆公新臣,与盟主齐桓公小白,共八国之师,在召陵与楚对峙,楚国惧怕中原兵威,与向齐桓公请成,并向周朝贡。
周王宠爱世子带,有废太子郑之意,太子郑向齐桓公求助,齐桓公向周王请命,说诸侯想见太子,以表示尊王之意。周王见桓公说的名正言顺,不好拒绝,齐桓公在周郊外筑建行宫,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会合于行宫,共同向太子郑行礼,并轮流设宴招待太子郑,直到九月,齐桓公才送太子郑回都,以表示与太子不舍之意。周王知道诸侯拥立太子,无可奈何。
不久,周王死,齐桓公与诸侯各派遣使者往周行吊,然后见世子郑,齐大夫隰朋、宋大夫华秀老、鲁大夫公孙敖、卫大夫宁速、陈大夫辕选、郑大夫子人师、曹大夫公子戊、许大夫百佗,八国大夫都以隆重车队前来,洛阳城为之拥堵。世子郑派人向诸大夫慰劳,叔带见世子受诸侯拥护,不敢有二心。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
周襄王元年,宋桓公御说死,世子兹父见目夷贤名,有意让国,目夷不接受,兹父于是即位,为宋襄公。
齐桓公与管仲商议定立世子,齐桓公说,公子无亏年纪最大,公子昭最贤,管仲说,要承继伯业,必须立贤。齐桓公问,如果无亏以自己年长争位,怎么办?管仲说,不如在会盟时,在诸侯中选择一个最贤的,将公子昭托给他。
这年,周襄王命宰周孔,赐胙给齐桓公,感谢齐桓公拥戴的功劳,齐桓公会诸侯于葵邱,接受周王赐胙。管仲说,宋国有让位的美德,宋君最贤。于是齐桓公将公子昭托给宋襄公,宋襄公感谢齐桓公托付之意,同意拥立公子昭为齐君。
淮夷侵犯杞国,杞人向齐桓公告急,齐桓公合宋、鲁、陈、卫、郑、许、曹师,一起救杞国,迁杞都于缘陵。
后齐桓公死,齐诸公子争位,齐国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