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在前年的时候,在节目中和大家分享过一句非常古老的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记得当时是有网友向我提问:天下不下雨,和娘嫁不嫁人,到底有什么联系?
后来我找到了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个读书人叫朱耀宗,他的母亲是个寡妇,含辛茹苦把他培养成才高中状元,母亲原本想等儿子成才以后,就嫁给村上的私塾先生,没想到皇帝为了表彰状元郎的母亲,下旨要给朱耀宗的母亲立贞节牌坊。
在古时候,如果一个女子被立了贞节牌坊,就意味着她这一辈子都不能再嫁第二回,朱耀宗的母亲当然不愿意接受,但是朱耀宗又不想抗旨不遵,于是他的母亲就说:我一会把你的衣服洗了晾在外面,如果明天衣服干了,那我就接受皇帝的旨意,如果明天没有干,那就麻烦儿子替我辞掉圣上的美意。
当时正是六月天气,洗完衣服第二天肯定会晒干,但是没想到这天晚上老天爷就一直下雨,下到第二天都没停,晒在外面的衣服自然一直被淋湿,所以朱耀宗只能自言自语说:这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呀!皇帝知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也欣然同意撤回旨意,朱耀宗的母亲也终于可以放心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主要是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人力所能阻挡的,它包含有无可奈何,或者“管不着管不了”之意,关于这句俗语的由来,网络上流传书生朱耀宗和寡母的故事,我认为多半属于人为杜撰。
故事虽然挺有意思,但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存在有很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娘,为什么要嫁人?大家可能会说,故事里面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朱耀宗的母亲守寡多年,终于把儿子培养出来,也想要追求一下自己的幸福。
这个理由,我认为不够说服力,首先第一点,朱耀宗的母亲既然守寡多年,连儿子都考上了状元,说明她已经至少五六十岁,要追求爱情和幸福,应该早就去追求了,等到这个年纪再追求,大家觉得是不是太迟了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古代虽然允许寡妇改嫁,但是由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世人对寡妇改嫁这种事非常排斥和唾弃,古人甚至有“烈女不更二夫”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世俗之下,试问故事中朱耀宗的母亲又怎敢违抗圣旨执意改嫁呢?由此可见,在朱耀宗和寡母的故事中,天下不下雨,和娘要嫁人的关系,完全只不过是牵强附会而已,有人强行将二者联系起来,但是并不能完美解释这句俗语的由来。
天下不下雨,和娘要嫁人,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其实先要搞清楚“娘”是什么意思。大部分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娘”就是指母亲,所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故事中才有寡母执意要改嫁的情节设定。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里的“娘”其实并非是指母亲,而是指所有适婚而又未嫁的女子。古时候的“娘”字,其实两个,一个是女字旁加良好的良字(娘),一个是女字旁加襄阳的襄字(孃)。
元代文学家陶宗仪曾考证说:“娘”字,乃俗书也,古无,当作“孃”。这里所说的“嬢”,是女字旁加一个襄阳的襄g字。
陶宗仪说:“娘”字是一个后造的俗字,在古时候并没有这个字,只有女字旁加襄字的这个“嬢”字,它既可以指母亲,也可以指姑娘,还可以指妻子,是所有女子的统称。
为了加以区别,后来古人又创造了女字旁加良字的这个“娘”字,也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这个“娘”字,这个字用来专指年轻女子,也就是“姑娘”,而原本的那个女字旁加襄字的“嬢”则专指母亲,所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里面的娘字,指的就是未婚的年轻女子。
从语义上来说也是如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符合人伦天道,和天要下雨是自然规律一样,全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与此同时,二者又有些许差别:天要下雨,人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娘要嫁人,则理应如此,所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合起来想要表达的就是“既无可奈何但却又不应该人为阻止的事情,随它去就行了”。这才是“天要下雨”与“娘要嫁人”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