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成甲的《好好学习》里提到黄金思维圈,结合他做《成甲说书》这个音频栏目的全部思考,让我不由得思考自己之前所作的19年规划是否合理。
黄金思维圈,说的是看问题时的三个层面:
最外层的是What层面:即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中间层的是How层面:即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最内层的是Why层面:即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在实际生活中,最基本的应用即是:遇到的每一件事,首先问“为什么”。
成甲在做他的新栏目时,他首先思考的就是做节目只是what层面的表象,而借助这个载体去享受分享和帮助别人的乐趣才是做这件事情的本质。想明白这件事之后,他才如释重负,终于在各类“赶紧加入内容创业的这一波”“把自己打造成网红”的声音中,可以安静地聆听自己的内心。
热点永远追不完,风口也是给有准备的人,那些都是what层面的表象,你真正的优势不是去追那些what,而是问自己why。
反思到我自己实际工作中,也深有同感。
我曾经在转行做文案初买了一本文案策划范本,里面有各种方案的范例,领导每次交给我一个方案,我首先第一件事一定是找一个范例,参考里面的框架。
直到我遇到一个领导,他跟我说,把模板忘掉,思考一下,这个项目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如果是合作的初始阶段,你这个方案思路还可以,但现在是我们达成了合作意向,你要考虑的是告诉对方我们打算如何做,并且说服他们同意,这是我们的目的。
我当时就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在我以后的文案中,哪怕只是一张海报,我也会先问自己,你想传给给别人什么?我关注的是目的之后,我的文案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不是所有的文案建立在华丽的辞藻和押韵双关的技巧中。
但人还是很容易“只缘身在此身中”得,生活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如此清醒。
回到19年的一日收获和文案分享计划中,我不由得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一开始想得是事情本身,和如何做到这件事。但我几乎没有探寻到本质问自己——为什么一定是要做这两件事呢?
做这两件相同的原因是:
1、我渴望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在公开承诺的压力中完成。因为三期的日更打卡就是证明,如果不是集体的力量,我一定会半途而废的。
2、我渴望得到改变,但具体什么样的改变,我想象不到,那我就抱着“先对的事情天天做,看会不会出现什么好的机会”这样的心态来尝试。
3、我想在朋友圈完成自己的个人ip,不管个人品牌大小,都以一个专业的角度去经营,这两件事是强有力的塑造符号。
我深挖到的原因无非是这三条,这样分析看来,真正的本质,是明年我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给自己贴上文案、自我管理的标签,这个是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