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路径有很多,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指向小说三要素的“人物”。在这篇文章中不论是菲利普夫妇还是于勒或者是“我”,人物性格都是单一的,直线型的。如何让孩子们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是我给自己的一个难题。单元导读提示上也说:读文学作品就是读自己、读社会、读人生。而要真正进入作品营造的大千世界,必须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感悟、品味和欣赏的基础上。反复琢磨着这几句话,我想这节课最好的突破就从学生的疑问开始,尊重孩子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带着他们从文本中读到自己、读到社会和人生。
在预习时,我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对这篇小说的疑问,这几个问题是位居榜首的:为什么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为什么于勒会写信告诉家人自己发财了过得很好;为什么菲利普一家每周日都会穿着很整齐地去栈桥散步。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孩子们阅读时注意到了文中的一些细节,也有自己的思考。
基于此,我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有:一、文章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文中对于勒还有哪些称呼?二、结合这些称呼,请你绘制一条曲线来展示于勒的人生轨迹的起伏,同时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你从这条曲线图中读到了什么。三、走进人物,1、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批注人物性格特点。2、文中哪些细节透出人物内心世界。如“信”这个细节,分别反映出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怎样的内心世界;菲利普一家每周日仪式般的散步活动又能看出什么,菲利普看吃牡蛎的细节又刻画出了一个怎么样的内心世界。3、咀嚼品味语言,反复琢磨,透视人物灵魂。比如第14自然段中的“哎!如果于勒竞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竞”字的好处。38自然段的“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这里的“就”“会”字的作用。四、深化主题:请你写一写:如果菲利普一家遇到的于勒不是卖牡蛎的而是吃牡蛎的,菲利普一家将有什么反应,请你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下来。
这节课就这样在学生的写作分享中结束了。听着孩子们的分享还真是动情动性。孩子是敏感的,都能很快捕捉到小说想写的是什么。但是在第二部分走进人物中,课堂状况就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我想让他们更深更全面去解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对人生人情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真正从作品里读到自己读到社会读到人生。这还是困难了些!但在这困难中,我也看到了一些精彩。从学生的疑问开始,整堂课学生的思维被点燃,课堂焕发出特别的活力,呈现了一种别样的热闹和精彩。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他们思维的火花会大放光彩,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