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时在外上学及成人后又经常在外工作等缘故一直没有学会烹饪(其实是人懒散,总嫌麻烦),煮出的饭菜饱肚可以却算不上美味,因此乃至成家后有客人来访都不敢献丑,每每都去饭馆解决。这些年因人情交往来在外面吃了不少饭局,由此尝了诸多美食,但自认为人生最爱还是清粥小菜。
我们有两位在我家附近开饭店的朋友,因自己是厨师嘴巴比较叼,守着自家饭店不吃却独爱来我家蹭饭,我们家厨房小,餐厅亦不大,家里四方餐桌挤挤刚好坐下五六个人。通常由他们亲自下厨,弄几个家常小炒,再酌上二两小酒,我们一家加上两个开餐馆的朋友刚好一桌,胡扯海侃中杯中酒便慢慢见底了。想想个中原由,大概两位朋友家人均不在本地,大概见惯了吃多了餐馆饭菜的油腻,而因为跟我们较熟,加之都是饮酒之人,有点他乡逢知己的意思,比起餐馆的人声鼎沸,喧闹嘈杂,我们屋里放松随意、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让身在异乡的他们留恋。
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再调任汝州时曾作一首《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年冬末春即苏轼和友人出去游玩的所遇情景。上片写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而也只有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林清玄也写过一篇《清欢》的散文,他在文中说 ,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没有清欢了。 大意是说路边散个步却经不住车马喧闹,不能纯然安静。想下馆子吃个清淡小菜却也以过多油盐酱料调制。相约朋友啜盅茶或咖啡却也找不到清净的地方了,即使山里边、海边也不那么纯净了,因为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有了臭秽,有了吵闹!最后竟是在一个倚山的小湖边,觅得一贩卖功夫茶的小茶摊,茶摊边上支着两张躺椅,林清玄与朋友捧着茶盅倚在躺椅里,看着一湖荷花,惊艳一山沉默,竟得一时欢愉。不难看出林清玄认为的清欢及我们大多人认为的清欢一般是清淡的饭菜、静雅的环境、简单、纯净的生活。
人生有味是清欢,没有精彩的人生,那就做个充实的普通人,不必介怀,努力过就好,做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连高圆圆都说年纪越大就越认同自己的普通;没有豪屋,蜗居陋室却不被俗世烦扰,喝杯小茶,听首古典音乐,也很舒服畅意;没有多的钱去旅行,节假日和家人去郊区的小河边玩玩,在河滩抠两只螃蟹或捡两枚漂亮的鹅卵石同样令人兴奋;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我强拗的清欢,是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矫情,人生有味是清欢本来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境界不同感受亦不同。在漂亮的鸟笼里啄食、唱歌是金丝雀的快乐,而在清澈的小溪里畅游是小鱼的快乐。只能说并非每个人都喜欢清欢。
我把苏轼的人间清欢换成了人生清欢,把广度换成了长度,是认为世事茫茫,光阴有限,何不安享岁月,潇洒旅途。会享受清欢的人生才过得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