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小米的原创推文《化身钮祜禄·米,我把95年的新同事骂哭了……》。
“每次的沟通,你都停留在你做错了,没有然后?在职场上需要的,不是一句我错了,而是一个能执行到位的解决方案,把事情做好。”文中的这段话,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觉得这场景似曾相似,迅速在脑袋里搜寻一遍,才发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在老公和孩子身上有所体现。
我老公,没有什么耐心,但骨子里又有一些讨好型人格的存在,所以每次冲人发完火,又会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去示好,道歉。这种“给个巴掌再给个甜枣”的心理行为,最开始我并没有琢磨出来,还很受用,到后面,我觉着怎么老这样,这歉道得有诚意吗?对于不以改变自身为目的的道歉我可不可以说是耍流氓?终于有一次我不接招了。
事情是这样的。
那段时间小饭堂买了一种度数不高的米酒,好像是40度,人家自己酿的,很醇。看他们每天都喝,我忍不住诱惑,也想适当的喝一点。在喝第三晚时,给我倒酒的王叔增加了些量,我嘴上说着不用这么多,可心里早已接受了,觉得增一点也无妨。
而旁边的老公马上黑了脸,说:“喝那么多酒做什么?你承受得了吗?”
内心脆弱的我一听,他当着这么多人说我呢,丝毫不尊重我。虽然脸上表现出了生气,但人多,我没跟他争执什么,只是快速吃完饭,带孩子回了家。
我知道他晚上肯定会回来道歉,可他这惯用的技俩在我这已经不起作用了。跟他沟通过多次了,好说比歹说更容易让人接受,说话要注意方式,不能太伤人。如果每次只知道无意识地道歉,而下次又重犯,我不接受这道歉。
所以我决定晾他一晚上,等第二天再沟通。我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也不对。站在他的角度,他晚上还要做事,需要我操持家务带好孩子,喝醉了对谁都不好。可人不都是在试错中成长的吗?不试,怎么知道会不会醉?
这是发生在今年3月的事,直至现在,他没有再犯,那次的沟通似乎取得了成效。而我也反思了自己,纵然事情再闹心,也要试着用平和的心态去解决并沟通,就算为了自己吧,少生气对女生好。
可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一定得逼着别人大动肝火才会认错、改正呢?因为孩子似乎也吃这一套。
孩子做事磨蹭,已经是一个习惯。纠正多次无果后,在一天早上,我冲他发了脾气,“为什么做事慢吞吞的,早上的时间多宝贵啊,妈妈都不够用,你还在那里浪费,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你这样让我觉得很生气!”
孩子立马动起来,然后边做事边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下次会更快一点了。”
看他认错这么积极,又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可认错快有用吗?明天不还得再犯?难道又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
我深知,发脾气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不但让孩子的内心更加抵触,并且还会带来不少负面效应,对孩子影响极大。目前的我还在修炼中,努力平复好心情,先接受自己的情绪,再认清平复情绪其实就是生活的常态,如果哪一天发现很少有让自己生气的事了,那就说明升级成功了。
沉思了一会儿后,我就跟他一起出门等校车去了。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今天一定得去执行这个想法了(之前说想办法解决,但一直没行动),关于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
于是在等校车的间隙,我们聊了起来。
“对不起,我今天早上对你发脾气了。”我先道歉。(声名一下,这道歉是建立在要改正的前提下的。)
“没关系,是我做事太慢了,才惹你生气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回答。
“我觉得我们这样不好,你每天都要妈妈催着做事,这样让我很烦,我相信你也不想让别人催你。是吗?”我先入主题。
“对呀,你越催我就越慢,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事。”孩子真诚地回答。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我问他。
他扬起头,开始思索。“我知道了,像你一样,做个表格,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前面再画一个小正方形,做完了就打勾,没做完就一直做。”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实际很强的,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尽力去引导他。我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并说“呀,你想到了,我怎么就想不到小孩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对呀,因为我用心地去想了。”显然,他很开心。
“那妈妈白天先给你做表格,晚上等你回来我们再一起填表格好吗?”
“好。”他欣然答应,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沮丧心情,然后高兴地上幼儿园去了。
小孩子不像大人,他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改变那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大人要有耐心去引导他,并做好他的榜样。对于他做事磨蹭的毛病,我没有多大把握他能改正,但是我得调好自己的心态,不抱太大希望,能改就改,不能改就交给时间吧。多阅读育儿书籍,书籍中会有许多答案,自己慢慢去领会。
总之,大家一起改变总比一个人改变来得容易些,但认错是第一步,改变是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