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人性的枷锁》,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菲利普找到了他关于人生的答案,我却找不到我的阅读感受!
事实上,我觉得菲利普是幸运的。
他出生于一个医生之家(尽管父亲已在他出生前去世),但其母出生高贵(据说是落魄世家),这就注定他的社会地位比一般人要高。尽管后来随着母亲去世而被寄养于他当牧师的大伯家,但毕竟生活无忧,不为贫困所耽。
少年时代又接受了在那个时代来说的良好的教育,稍长大后放弃了上牛津大学的机会去了德国的海得堡(等于去留学),后来又去巴黎学画画,再后来又回到伦敦学医。
这种“自由”放在今日,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也是只能望其项背——就我来说,我连本省都没去过几个地方,更不要说出国啦。人家已经跑了两个国家,会说英、法、德三国语言!
让菲利普的人生差点陨落的事件,其一是情感,其二是金钱,这两者都差点让他去跳河或上吊或吃毒药。
让他备受折磨的应该是情感上的枷锁了。
他不可思议、自虐般(在我看来)爱上那个既无美貌、无品德、又无智慧(等于是“三无人员”)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的做法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我曾经一度觉得毛姆在这件事上做得很不高雅,因为米尔德丽德在被米勒既骗色又骗财的情况下又哭哭啼啼、厚颜无耻地回来找他时,他竟然可以完全忘却米尔德丽德给他的羞辱而重新接纳了她!
然而毛姆似乎在挑战读者们的忍耐程度似的,他又让米尔德丽德再次无耻地背叛了菲利普,而且这次做得更绝:米尔德丽德竟与菲利普的好友格里菲思互相勾搭一起私奔。这样的事情对菲利普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他差一点就栽倒了。
在经济上,菲利普原本可以从容地完成他的学业,然后拿到毕业证书,就可以以医谋生了,然而命运又捉弄了他一回。
由于之前对米尔德丽德的慷慨解囊,已使他在金钱上捉襟见肘;后来在一次证券投机中他几乎输光了剩余的钱,一夜之间变成了穷光蛋,差点饿死在伦敦街头。
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他甚至希望他那个当牧师的大伯快点病死,好继承他的遗产从而挣脱贫困之锁。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老舍先生在《宗月大师》里面的一句话:贫困比爱更有力量。与信仰和爱情的力量比起来,贫困似乎会给人带来更为疯狂的、不太体面的想法。我们可能不太情愿去承认,那是因为我们真的没有经历过会让你饿死的贫困。
浴火重生后的菲利普,终于“悟道”了。在经历几次人生的挫折后,他终于可以解答诗人克朗肖送给他的一块地毯所包含的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答案就是:人生毫无意义。
毛姆是这样写的:
“……人生毫无意义。地球不过是一颗飞速穿越太空的星星的卫星。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生物便在地球上应运而生,而这些条件正是形成地球这颗行星的一部分。既然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地球上有了生命的开端,那么,在别的条件的作用下,也将会有生命的终结。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不是造物的顶点,而是自然对环境做出的反应而已。……人生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他出生还是不出生,活着还是死去,都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死亡也无足轻重。”
——这未免让人感到沮丧,然而菲利普却“又蹦又跳,高声歌唱”,他从中发现,地毯上精美的图案是织工为了满足自身的美感而编织上去的,并非是出于什么目的。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这其中经历渐渐的成长、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为生活而辛苦工作……就像织工在地毯上编织一幅精美的图案一般,生命死亡,图案也就立刻消失了。
毛姆通过菲利普说出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见解,我觉得悲观主义成份未免多一点。同时,在他这段话中我似乎感觉到有股东方哲学的味道在其中,我想用四个字将它说出来:顺其自然。我想,如果后面再加上四个字,就完美了:乐在其中。但我没有从作品中看出这样的意思,尽管菲利普欣然接受了莎莉的爱情,然而他对莎莉的情感并非出自爱情,他很快乐,但他幸福吗?
菲利普并不是毛姆的句号,多年以后,毛姆又在另一部作品谈论关于人生意义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