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胜利是可以算出来的。
一次暑假,迪迪带我去书店,直奔《明朝那些事儿》的柜体。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套书,既然当时能流行,那必然有它的原因存在,盘算着是不是应该抽个时间读一下。
一个月里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整套书。我对明史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对于历史事件的真假更是是无力辨别,当年明月怎么写我就怎么相信,在网上也有看到过评论这系列书有一定瑕疵存在,奈何学识浅薄的我不知道哪里有问题。
一个人愿意尝试一件很枯燥的事并坚持下来,不管是什么事,这样的人都值得敬佩。看着那一长串参考书目和近一百万字的内容暗自思忖,我怕是连这些参考文献都不能够坚持看下来,当年明月撸完这些明史继而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分析历史,已是值得肃然起敬。
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开始,大家就知道历史是可以不一样的解读方式的。可以解读得幽默风趣,也可以解读得古板之级。其实书里也提到,历史是不幽默的,幽默的只是作者而已。历史解读本就可以带上一些主观色彩。
历史书越是阅读到后期,就越是不敢看下去,总觉得书看完了,朕的江山也完蛋了,缱绻不息的依恋不自觉涌上心头。整套书的阅读体验感和小说相似,通过一定的推测和分析继而刻画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得描写尤为的细腻,不会像阅读历史资料一样枯燥。也因为着力人物刻画,往往对人物出场顺序经行了一定的调整,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渲染人物,让一部分时间轴来回穿插,使得我这样不了解历史时间顺序的人会有一些迷茫,对于事件发生的前后关系表示混乱。好在当年明月会有一些的补充批注,说这个人前面提过,或者后面还要出场什么的。
在文抄公类网文中但凡遇到批判历史教科书或者历史类书籍深奥枯燥,让人没了了解历史的兴趣时,主角必然要写出一部《明朝那些事儿》来惊艳众人。由此也不难窥见这部神书对我们的影响之大。中国人的山寨水平又有夺天地造化之能,当“明朝”火了以后,什么《宋朝那些事儿》、《唐朝那些事儿》等等也就自然相继应运而生了,倒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都相对应的推动了大家对历史的兴趣。
对我而言除了简单的了解一下明史外,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倩女幽魂”游戏的背景——朱祁镇、朱祁钰之间的过往有了一些了解;对同一时间一起阅读的《白发魔女传》中朱由检、朱由校之间的故事背景了然大概。或许是因为明朝是属于最后一个汉人当人做主的王朝,距离现在相对来说更为近一点资料好找,总会有很书的书籍,电影,游戏或者其他的项目套用明朝的历史背景。算算这次体系的了解一次过了,以后看明朝背景的内容会舒服很多也会亲切很多。至于日本战国和韩国的李舜臣、大长今也顺道一起认识一下。学识一道无穷尽,能进一寸是一寸。
孩提时看人总觉得不是好人便是坏人,这个世界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年岁日长,后愈是颠覆了以往的想法,黑色和白色加在一起必然会产生灰色,仔细分还有什么深灰浅灰各种各种,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张居正、高拱、徐阶各类天才型的人物在这个王朝斗得天昏地暗,终其所以,不过是各自不同的政治抱负而已,无关什么正义和邪恶这么简单的概述。这样算起来单纯的利益关系才是最简单最直白也最容易用来理解每个人的言行举止的了。
当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灰色的存在,阅读到那些浩气冲斗牛的大臣们:于谦、杨涟、左光斗时也会热血沸腾,会不自觉的流下泪,我们泱泱中华汉家精神永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