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民主与教育》中的教育中的思维:
杜威认为:发展者的经验被称作思维,它的起始阶段是经验。站在儿童的视野来看,经验的形成是新鲜活跃的,是直接的和试错的类似于游戏,也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要为学生设置唤醒思维的情景,其中的事情不是常规的或任意的,他们是新鲜的,不稳定的,带有疑问的,这些事情又与过去的经验或习惯有一定的关联性,才能唤起有效的回应。
不要看是否向学生提问,而是要看提了什么问题,提了问题之后是否还有其他事情。问题能否在校外调动学生展开观察并进行实验。
经验的本质是内在的刺激和指导学生去观察所涉及的事物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得出推论并进行检验。
必须有更多的实际材料,更多的素材,更多的器材和更多的做事,机会才能弥合上述裂隙,只要孩子们参与做事就做事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讨论,即使在相对平庸的教育模式下,他们也会自发地产生很多疑问,并提出开明的多样而机制的解决方法,这笔教师如何高超的教学技巧更为重要。
我们通常说要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真实情景联系起来这些情景的创设,有时生拉硬拽的去设计一些,但实际上并非学生所经历的真实的经验。 我也在思考我能够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用到什么程度,并且以我所教的学科结合起来,最近我让学生来种蒜,那么在种蒜的这个过程中,他以学科教学能有哪些联系呢?我思来想去,发现我们在用容器种菜的过程中,比如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就与我们本学期要学习的长方体结合起来,学习中我们会涉及长方体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那么这一些我们就可以与长方体的容积或者是未装满的土有多少或者是如果我在每个表面贴上标签,我需要多少纸张这样来创设情景,我想应该是极其有意义的。
我们总是苦恼于如何发现新知识,或者是说将知识活学活用,当然知识活学活用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而是要我们去挖掘探究,并且依情景而设计。简单说来就是要主动去思考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处或者是交集点,并以此为契机。
这也给我一种启发,要做好教育,除了追求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外,最为紧要的是关注学生以及学生的经验,从经验中发展。无论是对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还是思维发展或是演讲技术,这都是适用的。
种葱的问题探究,除了研究学生的种植容器外,又可以以此为计量单位去研究菜地里种一定量面积的葱,需要多少立方的土,让学生计算,可以带着学生到学校的劳动基地去测量,去撅土种葱。
什么是思维如何发展思维:p192:学生在对应已展现的具体问题时,必须有可自由支配的资源。思维的材料并非是各种想法,而是行动、事实、事件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思维本来就是经验的发展和活动,而非不付诸实施的想法。
真正的思维涉及到规划、发明、独创和设计,是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是原创性的。
p196:最好的教学使教师成为学习者,而学习者不自觉地成为教师。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意识越少越好,学生在形成自己的观念的经验内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发现,对老师是很好的启发。
隐隐约约感觉到要寻找、创设一些令学生有兴致自主观察学习的情景,学生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致。
p197:杜威批判当下的教材脱离鲜活经验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日常经验没有得到学校学习的滋养,二是学生习惯以不求甚解的方式接受教材,减弱思想的活力和效能。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校外经验仍然停留在天然粗糙的缺乏粉丝的状态中,不被准确地整合的、直接教学材料所改善和拓展。
最好的一类教学应该意识到直接教学材料和日常生活的现实状况的相互关联是可取的,从而使学生养成一种去发现他们之间的接触点和相互关联的习惯。
这指出当下,教材、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分离,直接导致了学校知识学习以学生生活经验的脱离,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校外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可是到了课堂上却显得无精打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