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来了就如排山倒海般迅猛,而祛病就如剥茧抽丝般痛苦且漫长。
生命远比我们想像的更加脆弱,所以,珍惜生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然,人食五谷,难免生病。
有的人在病中,焦虑、烦躁、沮丧,寝食难安,这样的心态,只能是加重病情,任何灵丹妙药都无法治愈,即使是华佗在世也无济于事。
所以,保持良好的的心态,让自己的心境平和,就如东坡先生说得的那句“安心是药更无方”,安心是治愈一切疾病的良药。
面对病情,一颗闲适、心无旁骛、淡泊自然的心,才是最好的解药。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或许,只有那些历经磨难和困苦,在炼狱中涅槃的人,更能体会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以及浴火重生的幸福感。就如我们的千古第一女才女李清照。
南渡之后的李清照,一度过着颠簸漂离,居无定所的生活,她境遇孤苦,几乎尝遍了人间的不幸。
根据一些学者对李清照书信等内容的整理,可以知道,李清照曾经经历过两次大病。
第一次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得了一场大病。
据《金石录后序》中的记载:“余又大病,仅存喘息。”可见,病之严重,那年李清照46岁。
绍兴元年(公元1132年),三年后,孤苦无依、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来到杭州,生活的艰辛和心酸几乎将其压垮。
当她最脆弱的时候,渣男张汝舟出现了,他给了她困境中最需要的东西——情感寄托。
她以为,他是带她脱离苦海之人,岂不知,他将她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她蒙受了种种诽谤,加上种种折磨,甚至一度身陷囹圄。
好在,经过亲朋好友的多方斡旋,她被关押九天之后就出狱了。
这一连串的风波让她心力交瘁,她又病倒了,而且比上一次更加严重。
她在《投内翰纂公崇礼启》中写道:“近因疾病,欲至膏育,牛蚁不分,灰钉已具。”
那时的李清照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识人识物已经分辨不清,连后事都预备好了,那年她49岁。
但幸好,李清照挺过去了。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除了生死,其余都是擦伤。”
或许,在日复一日的病榻缠绵中,李清照也悟出了这个道理。
毕竟,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因为她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还有未了的心愿。
于是,在一个桂花盛开的夏夜,她写下了这首治愈了无数人的词。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李清照大病初愈,虽然白发横生,可依然诗兴不减。
此时残月当空,红炉上沸腾的豆蔻熟水也已经煎制成功。
以药代茶,也省去了分茶而食的繁琐,飘荡出阵阵清香萦绕在房间。
卧看残月,慢煎苦药,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心境也莫名闲适起来。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她拿起一本书,靠着枕上安静研读,偶然抬着头来看着窗外。
门外下起了雨,这雨也比往日多了一份情趣,雨中的风景也更显清丽。
枕上书,门前雨,一页页,一声声,化为心间绕指柔。而最美妙的生活,也莫过于此吧。
谁说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呢?
你瞧,门前那多情的木犀花,终日含情脉脉地陪伴着久卧病床的我,任由那幽雅而含蓄的清香萦绕在我的身旁。
病中的人应是无力和伤感的,但李清照依然有一颗“赏美”的心。
书香,雨声,鸟语,花香,对于终日忙碌的人来说,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景象和情致。
惟有身体和心境都能闲下来的人,静下来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这些寻常之景的美妙之处,亦如饱经沧桑、大病初愈的李清照。
晚年的李清照可谓是落魄凄凉,她笔下的大部分诗词叫人不忍卒读。
但这首词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其他作品很不相同。
或许,这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人生感悟吧!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宋·李清照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从此词的词情来看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
上片描写黎明前病中室内生活,下片描写白天里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渐愈这一生活片断,从身心感受运笔,无论写病中生活细事,还是写病中所见景物,不受物所束,不为病所苦,无不流露出女词人病中清静闲适的心情。
而身卧病床,鬓发斑白,卧看残月,煎药忌茶,又无不蕴含着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
此词笔致淡雅,情调直切,意境清朗,含蕴耐味。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词上片的意思是,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生病期间,只能喝将豆蔻煎成沸腾的汤水,再不能饮茶,做风雅之事了。
萧萧:这里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豆蔻:是药物名。 熟水:是当时的一种药用饮料。
分茶:是宋代文人雅士的一种茶戏。
词上片写“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
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
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
“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
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
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词下片的意思是,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美好,向门前的风景望去,风雨中的景色更佳。
感谢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整日陪伴我,不负韶华,静待流年。
书:《历代诗余》作“篇”字。
酝藉:谓一种风流蕴籍,举止温雅的姿态。
木犀花:即桂花。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
“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
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
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