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放假了。
对学生讲,放假是最开心的事,但是做校园市场的人巴不得学生天天在学校。
很多校园实体店都会关门。其实在利益面前只要能赚钱,人们都会争分夺秒去做。
比如我们做咖啡的,咖啡这个行业本身不是必须品,而且在中国接受的人也不太多,做起来也更难。想实现盈利确实是一个挑战。从2016年开始做咖啡的一些大品牌,迪欧等都开始陨落。16年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大学生)也做众筹咖啡,2015年拿到将近1000万投资,在17年年初失败赔了将近400万。退出咖啡行业。
比如我们的店子还都在校园里,校园的实体店都知道寒暑假都不能营业,而且都要支付房租等。本身我们做咖啡的日常都不好营业,再加上寒暑假更是雪上加霜,开支增加。但是更多的是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现象无法改变。其实我觉得即使学校放假了也要想着去营业。但是更多数的人没有想着去做,或者只是想了想。
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如果咖啡想做好,以校园市场为端口,用校园包围社会的方针去走。因为:
①咖啡是西方产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②咖啡自身的所具备的因素,提神,减肥等。特别适合年轻人。学生经常熬夜,上课瞌睡,在隐形之间成为了刚需。
③校园端口输出量大,而且输向全国各地。
④学生,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更接地气。
校园市场相对容易打开,又很难打开。做校园咖啡的,很难实现盈利。
①学生的消费水平达不到。
②咖啡自身成本价偏高。
做校园咖啡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尤其是持久战的准备。如果你能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掉,那么你就是校园赢家。
咖啡厅的定位不一样,经营模式也不一样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像室内大型场地的校园咖啡厅,需要解决①翻太率②咖啡成本价。如果这两个能解决掉,那么你的咖啡就能卖活了。
个人觉得咖啡厅不能仅仅做成一个卖咖啡的地方。就如同学校附近的商铺,正常寒暑假基本都关门了。但是不能总是想着关门。在学校里面,寒暑假场地费用正常出,一定要合理化的去利用。比如可以和培训班合作,做培训之类的。
个人感觉咖啡的市场潜力很大,只要你感想敢做,说不定你就是中国的“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