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具体的花,胜过一千种真理(三)
太原高研班闪电演讲中,让我震撼的是两位60后老师和年轻的集颜值才华于一身的北师大研究生毕业的方老师。
一 活出生命的精彩
来自山东的60后马老师,参加工作已经35年了,去年从中层退居二线,按说正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时候,可是他仍然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全新的挑战。
加入新教育的顿悟,他引用一个比喻“如桶底子脱”,当桶底忽然脱落时,桶里的东西,在刹那间都掉了出去。人在参禅的过程当中,到一个时候,心里的种种负担会像忽然没有了,各种问题都自行解决了。
他组织学校老师,成立了“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小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社区---心流俱乐部,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还积极参加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录制,参加德州市阅读训练营,为全民阅读推广做努力。承担了家校共建和文学社的复刊工作。协同学校其它科室组织了十场家校共建讲座,加入了童喜喜说写团队,获取了“说写点评师”的资格,担任班主任志愿者。
在兵荒马乱的中年,把自己培养成一只强大的军队。正是马老师的写照。这是鹰的蜕变,他已经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二 是春泥 是火种 更是常春藤
郭老师,同样是60后教师,近花甲之年,头发花白,背微驼,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做了《春泥•火种•常春藤》的演讲。脚踏大地,仰望星空; “出我们的劳动汗,造我们的成绩灿烂。”就是这样朴素的如泥土般的话语,那坚如磐石的信念,喷发出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创办了“春泥文学社”,“ 新地文学社”; 编辑《火种》,成为火种,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
目前又在新网师担任教务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面负责繁杂的网师工作,完全是义务的工作,没有一点儿报酬,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只是默默地工作着付出着,发光发热。那一头雪染的白发是岁月的洗礼和见证。那一头雪染的白发让人心生微微的痛。
“一个人越努力,你就越幸运!”、“生命也不过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精彩,沒有站在原地等出来的辉煌。”
三 意愿•行动•坚持
来自上海的方老师,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英语教师,集颜值才华于一身,北师大研究生毕业,汇报自己的一年来的学习体悟:她总结:意愿+行动+坚持,是一条走向卓越的路径,要诀:肯(意愿)+啃(行动)+垦(坚持)!
方老师加入新网师以来,日复一日的阅读打卡,280天一天不落,近30万字书写,收获10次优秀作业、100多次置顶、2900多次点赞,还坚持观察,写教育随笔;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写就科研论文,并多次获得大大小小的嘉奖。
想想自己,打卡没有每天坚持,打卡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打了折扣,很是惭愧,自诩每天很忙很忙,可最后也不知忙碌一些什么,每日里被淹没在琐碎的教学日常和烟火尘世中,忙忙碌碌,碌碌无为。同样是一线教师,方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
郝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方老师抓住旅途、饭前饭后、等人等一切碎片时间读书学习,在夜深人静大多数人刷手机、看微信时阅读写作。”正像鲁迅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向下扎根,野蛮生长。方老师呈现了一个生命自觉者的舒展和进取状态,她在不到一年中呈现的学习状态和成果超过了许多人十年甚至一辈子达到的。这种精神弥足可贵,是因为大多数老师的状态于此不同,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凭借着本能而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再次引用郝老师呃总结: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
浩瀚宇宙,世事无常,每个生命个体如一只小船飘摇在岁月的洪流之中,随时都有搁浅、迷失和停顿的可能。方娇艳老师犹如一个镇定、坚毅的船长,驾驶着生命的航船在洪流中披荆斩浪,一路向前.
人总是通过内心去体察这个世界与自我,然而人心却很容易蒙尘,何以为心灵拭去尘埃,从而让观察世界的眼睛清澈?
龙应台说:“唯一可以除尘的时刻,就是你孤独静处的时刻。流星其实一直在那里,谁看得见、谁看不见,唯一的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为自己保留一片孤独宁静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