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之问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个人生活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使你的工作局面得到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我所擅长的
相对于自我领导来说,有效的自我管理所涉及的大都是左脑所擅长的能力:分解、分析、排序,具体运用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等。
一次性与每次
但是如果将这种天赋放在有效自我管理这个大环境中来看,我们就会知道,这种能力通常并不能产生戏剧性的即时效果,并非一朝成功就可享用一世,更不能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永久性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就是平常做出每一个决定的时候合理地运用独立意志。
人格与人生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品行是否端正通常能够衡量一个人所拥有的独立意志。诚信的人格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这是对自己的尊重,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的核心内容。
原则引源
根据英语词源学,“纪律( 或自律 )”是由“信徒”一词衍生出来的。 通常情况下, 信徒指的是信奉某种哲学或者某种学说、原则、价值体 系的人,他们信奉某种高尚目标或这种目标的代表人物。
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有了独立意志和诚信人格,你 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冲动以及情绪,服从这些价值观的约束。
以始为终引言
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
四代时间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立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 争取最高的效率。
过分强调效 率,把时间崩得死死的,反而会产生反效果,使人失去增进感情、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享受意外惊喜的机会
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
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第二象限非常重要
第二象限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 防患于未然等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相似于《质量免费》
按照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观点,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 的不是问题, 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 他们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
需要多多注重第二象限
因此,不论大学生、生产线上的工人、家庭主妇,抑或企业负责人,只要能确定自己的第二象限事务,而且即知即行,一样可以事半功倍。在时间管理领域称之为帕雷托原则(Pareto Principle) ——以20% 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
勇于说“不”
人各有志,各有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时刻牢记你要拒绝,有时可能是拒绝生活中紧急的事情,甚至是很 重要的事。 但是即使它们还不错,却会阻碍你把其他事情做到最好。
我们一天中可能会同意或拒绝很多次。因此以原则为中心和关注个人使命宣言,我们就有足够的智慧做出判断。
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六标准
以第二象限事务为生活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法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效地管理生活。
- 和谐一致 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 平衡功能 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 围绕中心 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注重于虽不紧急却极重要的事。
- 以人为本 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
- 灵活变通 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 便于携带 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自我管理四步骤
- 确认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
-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 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象限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 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
- 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通常星期天( 或根据自己的信仰、生活方式、工作安排选择 其他某个适当的时间 )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订个人成长计划( 包括周计 划 )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 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 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 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付诸实践
顺从别人的意愿,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务,或无牵无挂地享受既不紧张又不重要的活动,岂不轻松愉快?至于执行自己依理性原则设计出的程序,则或多或少考验着自制力,此时就得靠诚心正意的修养功夫,坚定意志。
只要把握原则,任何调整都可以心安理得。 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为人父母者,尤其是母亲,常耗费所有的时间照顾小孩,以致一事无成, 倍感挫折。但挫折多来自有所期望,而这期望反映的却是社会 价值观,不是个人的价值观。若想要克服因社会价值观而产生的内疚 感,可以依靠习惯二——以终为始。
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承认人比事更重要。而芸芸众生中,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它比第三代理论高明之处在于: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第四代自我管理的方法的先进之处
- 首先,它以原则为基础,切实地创造出一个核心模式,让你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分配自己的时间,看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和有效的。
- 其次,它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
- 再次,这种方法确认了你的个人使命,包括价值观和长期目标。
- 再次,这种方法帮助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 最后,这种方法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 需要的时候可以对每 天的安排作适当的调整 ),这让你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必局限于短 暂的一天时间。
授权——高效能的秘诀
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成熟老练的员工,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 活动。因此,授权代表成长,不但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已故著名 企业家潘尼(J. C. Penney)曾表示,他这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 手”。
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
反之,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
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大部分 生产者都具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
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充分授权,让别人负责 完成原定的任务。因为他们的关注重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 负责。
责任型授权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充分认可他人的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以及独立意志。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通过责任型授权,可将杠杆的支点向右移动,提高杠杆的作用。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 预期成果 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 以“方法” 为中心。要投入时间,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明确具 体的日程安排。
- 指导方针 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 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加约束的放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扼杀人们 的能动性,让人们回到初级的指令型要求上:“告诉我你想要我做什 么,我照做就是了。”
- 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避免无谓的摸索,但不要告 诉做什么。 要让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明确指导方针,放手让 他们去做。
- 可用资源 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财物、技术和组织资源以取得预期 的成果。
- 责任归属 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订 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
- 明确奖惩 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 —好的和不好的— —包括财物 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使命的影响。
授权型时的基础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水平的能力。
我坚信,只要方法得当,这种责任型授权绝对能够让双方都受益,并且最终能够使善于分配工作的人用很少的时间做成很多事情。
因为分得工作的人成为自己的老板,受自己内心良知的指引,努力兑现自己的诺言,达到既定的目标。同时,这种方法还能释放其创造能力,激励他在正确原则的基础上尽一切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因人而异。对不够成熟的人,目标不必太高,指示要详尽,充分提供资源,监督考核要频繁,奖惩更直接。对成熟的人,可分配挑战性高的任务,精简指示,减少监督考核次数,考评标准则较为抽象。
成功的授权也许是有效管理的最好体现,因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组织,有效授权都是发展成长的最基本因素。
以要事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及通过授权对他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的关键并不是技巧、工具或其他外在因素。
如果能够建立以第二象限事务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就能提高安排生活的能力,能够真正做到要事为先,言出必行。从此,就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不必再求助于其他任何人或任何事情。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列出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全都属于第二象限事务的活动,每一个习惯都针对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将这些习惯运用于日常实践中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