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估是由教师选择和创造的评价方式,其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单元测验、小论文、档案袋、完成项目、动手操作、口头报告等。评估包含各种取样和观察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方式。
按照功能或用途划分,评估主要有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估发生在教学之前或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估的目的是指导教师计划和改善教学,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终结性评估发生在教学之后,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知道任务达成的水平。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主要区别在于运用评估结果的方式不同。任何一种评估类型都可以用作形成性或终结性的目的。如果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指导自己的学习,评估就是形成性的;如果目的是为了评价最后的成就,评估就是终结性的。
评估过程中在形成测验和解释结果时,信度、效度和无偏性是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
信度指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有些测验比其他测验更可信,能够做出更稳定和一致性的估计。测量的标准误需要考虑误差的可能性,这是测验信度的一个指标。
效度是指测验测到想测事物的程度。一个测验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是基于测验结果进行决策和判断的效度问题。效度的证据可以和内容、效标和构念有关。构念效度的范围最广,并包括了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
评估应该具有无偏性。当测验包含的材料对某些群体具有冒犯性或不公平性时,偏见就会出现,这些群体包括不同性别、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文化公平性测验并没有解决评估偏见问题。
第二节 课堂测验评估
学习受到一定频率的测验支持,这些测验使用累积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和整合相关知识。记住这些测验的目的,教师就可以更好地设计这些测验或者评价课本的配套测验。
两种传统的测验形式就是客观题测验和论述题测验。客观题测验包括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连线题、简答题等,教师需要记住这些题目的编写规则。对论述题的编写需要仔细的计划,同时需要拟定评分标准,以避免评分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