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目标不是提高效率把省下时间去做更多的事,相反地,提高效率是为了更完满地享受生活。”梁文道在推荐《少做一点不会死》时说过。
书籍:《少做一点不会死》奥·巴伯塔
学习:每天只做6件事
要点:
1、6件事情是指3件“头等要务”及3项“批量任务”。
2、头等要务:做完之后回报最大的事情。可以问自己: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热爱什么?你觉得什么最重要?哪项任务能带来最大的回报?哪项任务能带来最长远的回报?“需要”还是“想要”。
3、批量任务:适合批量处理的小事务。批量搞定,节约时间。
以前,会列出每天想做的事情,密密麻麻,为了能做多点,把自己逼得像条狗,气喘吁吁。近一周进行清单革命,只列12件,即工作、生活各6件,只是这12件事是随机的,结果还是无法全部完成。
书里面提及3件头等要务和3项批量任务,我决定很好,立马在工作上测试。
今天到单位后,思考三件“头等要务”是什么,做好排序,列出来:
1.制作新入职员工培训工作分工表;
2.做好郢哥代为参加局务会的交接事宜;
3.参加下午3点两平台会议。
其次,把批量处理的任务合并同类项,变成3类“批量任务”,如:
1.文件类:收发文件处理,呈批表审核,公众号推文审核、报销审核等;
2.通知类:会议通知等;
3.沟通类:和外单位、股室间、媒体、上下级等进行互动交流。
如何执行呢?
因为头等要务是必须要当天完成的,最好是精力充沛的状态下首要去执行。
但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愿意做困难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的。
以前,我可能会从批量任务开始,比如先把呈批表看一遍签好审批。可是今天排名第一的头等要务是做培训分工表,既然说要落地,那就按计划执行。
首先不在网络端登陆粤政易办公软件、微信、网站,接着把手机倒计时调为26分钟,然后打开forest APP开始种树……
做一项任务的时候,尽量排除外界干扰,这些都是为了创造一个不易分心的办公环境,同时制造一点紧张感,可以专注地投入到头等要务的处理中。
就这样,我用2个番茄钟1个小时,把分工表制定完成,当时心情真的快乐到想唱歌。
要知道,换成以前,我是会无限制地拖延下去的。这次,决心把学到做到,结果很好地把拖延堵在门外。
用同样的做法,我把第2件头等要务,耗时半小时。
在早上10点,我已经完成2件头等要务!而第3件等时间到去开会就好。想完,立马觉得时间变得充裕起来。
不由想起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提及的吃青蛙定律:
1.先吃更丑的: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么要先吃那只长得更丑陋的。
2.动手去做:如果你要完全吃掉一只活青蛙,却只是一直坐在那里盯着它看,看得再久也无济于事。
吃青蛙只是一个比喻,当你先把最困难的事情给做了,接下来你会发现,其他所有的工作都会变得简单许多。
好了,总结一下头等要务的运用。
每个人都有躲避困难的习惯,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把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跟工作留到最后去做。这也是拖延症习惯养成的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写在纸上,这样你就没法假装看不到它们,只好乖乖地吃掉它们。
往下,举例说说批量任务。
里奥·巴伯塔这本书,与其它的时间管理书籍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他更强调放弃的重要性,先减少工作再进行管理。
这跟空无一物训练营的宗旨一致,少即是多。
我定义自己的批量任务主要是知悉事项、确定跟进的人、跟进进度。只要明确事情是什么,找到负责的人,后期给予跟进,这件事情就算处理完了,就可以把自己从大量工作中解脱出来。
拿沟通类举例,先把需要请示、汇报、安排、沟通等事项列出来:
1.跟局长请示租金一事是否还需要专人再次向镇领导汇报;
2.跟局长请示水工培训安排;
3.跟后勤组长交代办公室改造事宜;
4.跟督导组长确认局务会议题等事宜;
5.明确工会健康活动材料补充的分工;
……
接着,逐一跟对应的人进行沟通,让事情有具体的下一步:如谁负责、要什么样的结果、何时截止等。
如此一来,批量任务也就可以高效得到处理。
至于新增的事情,按照以上规则进行分类,属于今天的头等要务,就把优先级提高。每天只设3件头等要务,就是给新增紧急的事件留出弹性空间。
如果太满,你就接不住。
最糟糕的利用时间的情形之一,是把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做得很完美。不可避免,有时可能会把批量任务错当为头等要务,那也没关系,多练习,慢慢就知道哪些事情跟自己的目标、梦想、愿景、价值观一致。
文末,不忘叮嘱自己一句:
一旦开始行动,就要持续地行动,不能在中途停下来,继续保持每日3+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