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昆曲之半天的美
鲁迅曾经说,“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这固然是审美观的不同,可我觉得审美是要懂行、在浸透式中领略的。比如我原先不懂书法之美,再怎么看书,总还是隔了一层,可当自己开始练习后,便深深感知到了其中之美。当倾听老师(吴应文)把读书会“昆曲雅韵”的广告发出来之后,我想到那个星期天独自一人在家,何不浪掷时光,忘却营营,去领略感受这份风雅?
周日下午特地把车停在路边,坐公来到了金座大厦8006室。进门,却见竹影娑婆,一道透光的花窗外隔着透明的白色纱帘,两边各站着穿上旗袍的模特架,一边是件凝脂色绣着凤凰的无袖旗袍,一边是赤炽色绣着牡丹的旗袍,还外套一条荔枝红的披肩。墙上挂着一幅楷书“苏式旗袍”。靠窗边挂着一排五彩的衣服。中间一条长桌边已围坐着几位女性。哦,雅致的地方。
原优兰昆曲社社长、资深票友季小敏就坐在那里,她五十开外,头发微卷,素颜,外带一副金框眼镜。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季老师很是亲和,我们随意地拉起话,好像早就熟悉。
每次读书会活动,倾听老师都会象征性地给讲课老师准备礼物。这一次,除了季小敏老师外,还有提供场地的赵蕾老总。有趣的是,为互不相识的老师及书友们互相熟悉起来,倾听老师贴心地用击鼓传花的形式给书友们“破冰”送书。
季老师在PPT上简单地介绍昆曲的剧种、传承、表演特点、角色分工、乐器、工尺谱……“昆曲特点是载歌载舞,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非常高,一桌一椅一人一扇,就能表现内心起伏……”从小就看过昆曲,可现在突然点破,我心中刹那明朗,昆曲的舞台背景如此简约,一切全在舞中。舞,是抽象的,却无中生有,意味着超越。那水袖一掷一抖一舞动,指尖的心事、腕内的悲欢便都生动呈现了;手持的折扇一展,刹那看到了“姹紫嫣红”,而一挑,就又看到了“睡荼蘼抓住了群衩线”,扇子在开合间,是笔墨、也是刀枪,是风流儒雅,也是无限娇媚……中国艺术的精魂在于写意,在于抽象间的悟,伴随着音乐的舞,便是抽象的线条。书法不是如此吗?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说的不就是舞吗?艺术就是充满醉意的舞。
“昆曲的乐器有时只用一管曲笛,或者汉笛也可以,后来才有了 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笛子是所有乐器里的王。” 就一段竹子,有了几个孔,便能发出表现力非常丰富的声音来,“八音和调,成禀受兮。善善不衰,为世保兮”。大道至简,中国古人最是擅长于平常中创造,化简单为不简单,竹子成笛这个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在昆曲中终于成了个大指挥。
“昆曲的音乐是曲牌体,曲就有句段和节奏变化,强弱关系,文字本身具有文学性,所用语音是苏州官话,中州韵姑苏音,演唱时讲究咬字吐音,字头字尾都要唱出来,一板三眼……”季老师边举例边讲述,那些术语的名词,对我们本身是苏州人来讲,一听就明白她指的是什么。这时候,苏州,我们出身的地域,隐身成了文化的土壤,我不是在听一堂昆曲普及课,而是在受一堂爱家乡的德育美育课。
接着,老师就开始唱起了昆曲,她一唱就眉目灵动起来,老师唱的是《牡丹亭寻梦》中“懒画眉”这一段,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印好了工尺谱的曲词:“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唱词中的文学之美也就扑面而来,它是天上飘着的云,典雅温润的声音响起,我们低着头逐字逐字地听着,轻圆的启口、纯细的收音,又跟着学打拍子,刹时,优雅的韵味便弥漫开来,仿佛每个毛孔里都透着闲适。
季老师说在唱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口水。这不是生津吗?我打太极时也会有很多的口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忽然明白她说的“度曲是一种修养”,唱昆曲不仅是唱曲、拍曲、制曲、填曲,度曲度光阴,客观上还能养生,生命在于平衡,当从昆曲的演唱走向人生的演出上升到哲学意味时,世间种种,如梦如幻,度曲有道,无怪乎“民国最后的闺秀”张氏四姐妹之张充和曾撰联“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身口相传忠实于原汁原味的昆曲承载着汉文化的神韵文脉,那一缕泥古的幽香美好动人。
最后,季老师曲调柔美的唱腔令所有在场书友陶醉在《牡丹亭寻梦 皂罗袍》的良辰美景与赏心悦事中,并带领我们一起唱了三遍“懒画眉”,也将本次读书会推向高潮。
白先勇先生说:“昆曲无它,唯一美字。”这个下午,我深切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