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途中聊起看书,没想到他说《雪国》很好看。我一直以为他是读《乡土中国》一挂的呢,原来文艺小说也是喜欢的。
我想起《爱与黑暗的故事》,和他提了提,说是以色列大作家写的,巴以问题是长期历史问题了,这些刚好符合他的爱好。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历史,有情感与立场的冲突,无奈又悲壮。是一本很厚重的书。听完他表示很乐意读一读。
这本书借给朋友了,时间久了,一般我会新买一本。这本一找都是新的版本了,和我一样的要卖到一百多,这就太贵了。我先入为主地喜欢纯黑的封面,新的是一位女性的照片,应该是来自电影剧照,不太想买。
昨日重温了以前《圆桌派》的一集,新一季的嘉宾感觉都没有以前的精彩。真希望那些老友再一次聚起来聊聊天南海北啊。有什么节目可以替代吗。
好像有个节目是作家们在一个海岛上,片断看过一点点。那间书房是真舒服。热度高推上来的都是八卦类的和段子类的。
不是如今这般,而是一直这般。人们更关注花絮多于作品本身。无非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没多少不同,这或许就是普通人的本性。真羡慕那些对某些事会很热爱,不做就难受的人啊。我估计最爱的就是懒着吧!
就像小囝说,我们现在的世界和一百年前本质上没区别,不过是更精装了点,房子还是那个房子,除非基础物理有新的突破。日常生活中,娱乐与谈资也没有本质的变化。这一点我是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发现的,那时候法国娱乐圈和评论圈的行为模式和我们好像一模一样,不过是从报纸变成了网络,传播速度更快罢了。
老师们提到《百年孤独》,不知道看节目的人有多少比例因此去细读一遍。我也提不起劲去细读,只不过早些年已经逼自己读过一遍。没错,是逼的。我这些年每一本书的阅读都始于逼迫,终于享受书中的世界。好东西总要沉下心来才能获得。
总听到说百年孤独被人名搞晕,非常难读,读得很累,好像除了这些其他就很少了。
读书还真是很个人化的事,我读《百年孤独》从来没觉得记人名困难,里面几乎是同一名字跟了七代人,但读的时候我感觉很清晰他在说哪一代的谁。
读这本书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很多内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是个梦幻又真实的故事。
人真是孤独啊,很孤独。存在,灿烂,烟灭,最后都是虚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