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封城",禁足闭户,很快就是一个半月了。从立春开始,过雨水,二十四个节气中又到了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一开始惊蛰被称为“启蛰”,“启”有开始之意。“启蛰”意思就是蛰伏的动物逐渐苏醒。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惊”字,惊蛰便代替了启蛰。
"惊蛰”是继立春、雨水之后天气继续变暖的节点。于天来说,再不是窄寒渐暖,而是温暖更深;于地来说,则表现于大部分的植物都开始发芽抽绿,昆虫也结束冬眠开始出来活动;于人来说,则表现于阳气由冬天的蛰伏,肾水封藏,变为肝木之阳气俱升。
过完了惊蛰,春天我们就过完了一半(二十四节气中,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六个气节)。
肆虐的新冠肺炎,让我们一直处在蛰伏当中,“惊蛰"的到来,已经开了好头,今天天上云朵飘,入眼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粲然而花华。
看仲春时节,春和景明,春风更加温暖和煦,桃花红,梨花白,黄鹂鸣,燕飞来,鸟语花香,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离开了家乡,丢了扁旦锄头,忘了粪桶犁耙,也忘了农事。
知农事,必须知二十四节气。
"采茶谷雨前,芒种大开镰”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我父亲会孵小鸡,会做筵席,农活也疏忽。我知点农事,也全是跟着大叔,我三哥学一点,他们干什么,我也跟着干什么。所以我责任田里,虽然稗子总比谷子高,但因田瘦常也谷满。菜园田里也和三哥一样吃了豌豆荚,照样也出黄瓜。
只要是农人都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每到这个时候,村里农事非常热闹。有的翻开灰粪塘,一筐子一筐子,扫到田间地头,扫到菜园子。有了灰粪,开耕的土格外的松软。再有的担塘土,黑黑的塘土先掀上坡,经几个日头后,再担到田间,有塘土的田地,害虫少,青蛙多,谷子饱满。
每次看到大叔挑着担子和着轻盈的脚步是一种享受,而我从左肩换到右肩,都吃不消了索性横着扁担两手托着,扛着背,汗流满面咬着牙。大叔总是眼睛眯成一条缝:
"你看,挑担子要技巧,你没看相,快让我来”。
接了担子,大步流星,扁担吱嘎吱嘎地到了田间。
田野里日渐丰满的池塘边,风姿绰约的垂柳打扮成待嫁的新娘,羞答答地站在那里,心事在初春的枝头优雅生长,每一个绿色的眉眼中,绽开的都是满满的笑意。
忙完了一天,母亲把艾草煮好的水,让你洗一个滚汤的热水澡,拂去一天的疲劳,消杀身上的菌虫,保百毒不侵。
惊蛰之后,春雷惊醒候虫,万物复苏,繁衍生息的蛇呀,毛虫,蚊蚁都蠢蠢欲动。父亲都会吆喝着把家里翻晒一遍,点了艾香,薰薰角角落落。然后在门槛边,在窗台上洒石灰,保一年虫害不敢进屋。
当然,新媳妇也会选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摆了长板凳,横上梯子,铺上草帘,将新绸缎,新嫁衣,新床被,红红绿绿,太阳底下裹着樟脑驱霉味,驱蚁虫。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惊蛰把春天的气息燃得更旺,欢天笑语里,儿童牵着风筝,岗坡上迎着春风,躺在草籽田里晒着太阳,比谁放的高,比谁放的远,都不愿落日,都不想夜归。
今年的惊蛰,我封在了武汉,听说家乡没有一例肺冠,我好开心。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中国古老的历法一次次证明着这样一个规律。
老祖宗留下规矩:年前储粮,打扫卫生,喝屠苏酒,过年贴春联,放鞭炮辟邪,那都是千百年祖宗们总结的经验。任何传染病,都需要气候的大环境孕育。像新冠病毒,就是寒冬发病,春天溃退,因为病毒复制传播的大环境没有了。
惊蛰这个日子,武汉冠肺得到了遏制,大家安心多了。
我按祖上的规矩,煮了艾叶水,扫了家中尘,燃了三柱香,裁了"小人"画。
用鞋底抽打"小人"纸画:
“打死肺冠头
打歪小人脸,
感恩人,谢贵人,拒病侵,远小人"。
惊蛰过后,紫气东来,艳阳的日子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