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12-19中16坚持分享第522天
今天邀请卢老师到我的群里分享微课《走出接纳的误区》,授课内容生动形象,观点犀利深刻,发人深省。记录之,共学。
课程导入,先来看几个场景:
场景1:忍忍忍。我学习了心理学,对孩子、爱人、其他人不管什么行为,遇事憋三秒,忍忍忍,忍不了的时候,就会爆炸,然后又想自己学习心理学,还要继续忍忍忍,反反复复,并且还会给孩子说:我给你发了火了,我给你道歉,原谅我吧。次数多了,孩子不屑一顾,不再信任我们了。代入体验:假如我们有这样一个同事,也是这样的行为,忍忍忍,爆爆爆,来个狗血喷头,然后又道歉,你真的不跟他一般见识马?反反复复的行为你真的能受得了吗?同事说了忍,又狂轰乱炸,我们的心情降到低谷,把我们对对方的耐心、期待,信任,爆炸一次,降低一次,直到逐渐绝望。忍一下再忍一次,再猝不及防暴发,陷入一个负向的循环,忍-大爆炸-道歉。
场景2:一味接纳。家长看孩子看山山好,看水水好,孩子啥都好,要啥给啥,把孩子养成了什么呢?养废了。孩子飞扬跋扈,对别人出言不逊,趾高气扬。这样是真的接纳吗?看到孩子心情愉悦,所思所想所为都觉得很好,就是拉的屎也觉得是黄金。等有一天孩子挖心挖肝扣眼,你也能接纳吗?
场景3:接纳-退让-失守。学习心理学,大多是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之前我们可能对孩子有很多的批评和控制,学习了心理学知道自己做错了,就来了个大反转,孩子提出要求,我们就答应,但是心不甘情不愿。我学了心理学,要深层次接纳呀,我心里不舒服,又必须接纳,不接纳又自责,在矛盾与纠结中前行,知道以前的做法是错的,我要接纳、接纳,孩子一步步超出我们的底线,直到有一天说:你给我买个手机我去上学,你给我买个打游戏的电脑我就去上学,我们就想:只要上学就可以,我去接纳这个事实吧,总比不上学强呀,比让他抑郁强呀。在外边累的很,风里来雨里去,冒着炎炎酷暑,为家奔波,孩子对我们的付出视而不见,没日没夜的打游戏,做事磨磨蹭蹭,我们心里难受,特别难受,不得不接纳。我以前做的不对,孩子才这样,我一定要接纳。
场景4:别人把学习心理学作为攻击我们的武器。对方会说,你学的啥,你学了没啥变化呀,你学习还不如不学,你学了还焦虑?还难受?学习心理学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武器,我们又接过这把刀再伤害自己。我学习心理学怎么还能发火呢?
场景5:自己把学习心理学作为攻击自己的武器。我学了几年心理学,我啥都不会。咨询也做不好,讲课也讲不好,遇到事也解决不好。别人都能做的好,讲课咨询,我跟她一比,讲课、咨询都不如人,一系列的内心戏出来了,开始攻击自己。
在伤人,自伤的过程中,矛盾冲突让内心有很多的纠结痛苦,还有很多的情绪,我们怎么办呢?如何走出误区?
首先看看接纳这个词,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某项活动、某个组织,想参加某项活动或组织,我们有认可、有认同,才会接纳他这个组织,像入团入党,对人有评量,接纳的同时是认可这个人;第二个是采纳,对方给我们提出一些意见、建议,我们认可,觉得可行,会拿来主义,成为自己的。
我们今天说的接纳指心理学层面的接纳。主要从感受上,怎么做上来探讨如何走出心理学的误区。
一、什么是真正的接纳?
衡量是否接纳有一个标准,就是情绪的波动。看到孩子的行为,是真的接纳?还是忍?忍无可忍?强压?还是欢喜?好的情绪波动不考虑,主要看接纳行为背后带给我们什么负面感受。是心不甘情不愿?隐忍?夹起尾巴做人?当我们在接纳的过程中有了这样的负面情绪,我们不是接纳,是忍无可忍,是忍受,是忍耐,是被迫接受。
二、不能接纳时情绪的处理
怎么办?有了负面情绪,不处理一积压,心里憋的跟气球一样,一天大似一天,有一天就会爆炸。有情绪的时候,一定是我们曾经受过伤的时候,在接纳孩子的同时,不管是隐忍,是被迫还是无可奈何,我们要把情绪做个处理,有情绪的地方是有伤害的时候,越戳伤口越大,伤口会溃烂,孩子好了,我们溃烂了。当我们有情绪不是真正的接纳的时候,孩子也能看出来,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我们。不是真正接纳的时候,我们和孩子是互相伤害。是不是真接纳,孩子一眼就能看出。
当不能真正接纳孩子,选择隐忍的时候,我们有情绪,情绪不能积压,情绪代表曾经受到的伤害,有两个途径进行处理。一是找身边的闺蜜、好友、家人唠叨唠叨,说一说,把内心的情绪疏通出去;二是寻找专业咨询师来进行自我疗愈、自我成长;受到的伤害疗愈了,才会有真正的接纳。不然憋太久,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三、角色不同接纳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1.不能混淆家长和咨询师的角色。
作为家长是有底线的、有要求的,家庭的底线在哪里你自己清楚。比如孩子不准骂人动粗,如果有这样一个底线,明确亮出自己的底线,不是对孩子一切的行为都必须接纳忍受。作为家长的角色,我们学习心理学,如果把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要求用在和孩子的互动上,是行不通。接纳是咨询师对来访者行为的接纳,接纳不是认同,只是理解,接纳是对职业的要求。把角色弄混了,那不行。家长的角色,即使学习了心理学,也只是学习心理学的家长,如果角色没有定位好,角色混乱,就会边界不清,边界不清,就会麻烦不断。你是家长却用心理咨询师的要求要求自己,我不能发火,即使打我骂我,我也接受,行不通的。作为咨询师可以理解,在家里可不行。如果底线是打我也行,骂我也行,如果底线是这样,当然可以。家长要谨守着你的底线,当孩子超出底线,可以拒绝他的行为,可以打他、骂他、教育他。作为家长,家中的底线是啥,超出底线应该怎么做,不能用心理咨询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行不通,是大错特错的。
2.不能混淆咨询师和普通人的角色。
从心理咨询师角度看看,很多人会说:你是心理咨询师,你还能发火?你还能骂人?为啥不能发火?为啥不能骂人?学习心理学不能让其成为我们的枷锁。只是在我们工作的当下,我们是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就有情绪,我们就能骂人,就能发火,为啥不能,我们不是神仙。学习心理学,不要成为别人限制我们、攻击我们的武器。如果别人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自责:我是咨询师,我怎么能发火?然后自责、伤心、难过。就像别人照着我们的心脏砍了一刀,我们接过刀,又自己戳自己几刀,那就大错特错了。防止他人伤害自己,防止自己伤害自己。
3.接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接纳自己的无能。
我学了好几年心理学,帮人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谁怎么做那么好。轮到我怎么就这个样子?跟别人比较的时候,自己伤害自己,自我攻击,这样的伤口是很大的,有时候徘徊再徘徊,不能原谅自己。每个人学习心理咨询的时间长短不一,或者你看到他和你是同学,在学习焦点之前,已经学了很多其他流派的知识,只是刚来涉猎焦点流派,和他们相比,不就是自我伤害吗?不能接纳自己,不能接纳自己学了心理咨询,还做不好咨询,不能接纳这次咨询没有什么效果,这也是一个误区。我们学习心理学不是说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即使我们学习了很多年,即使是心理学的大咖,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我们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问题,在某个领域可能很擅长。不是什么领域都能做好。这是全能自恋,我们不是观音菩萨,能普度终生。心理咨询不是全能的,学习心理咨询,能解决一些问题,在某些方面、某个时间、某个点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心理咨询能起作用,关键在于来访者,来访者愿意不愿意真正的改变,不然有再好的技术也不行。接纳自己的无能,即使学了二十年,仍有自己不会解决的问题。
4.接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习心理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焦点学起来很简单,一听就会,一用就不会用。不仅仅是焦点的理论好学,其他的也好学,知识与技能学习起来相对是容易的,但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时间,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的过程会有各种波折,从理论到技能或能力需要过程,这个过程有的需要三年,有的需要十年,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大咖老师也是经过无数次失败的老师,跌很多的跟头,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反复锤炼。我们学习几年不能很好解决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是正常的,接纳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卢老师对接纳深层次的解读,让我们对接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觉知,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好的安顿自己、接纳自己,处理好自己与家人、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