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一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很多书教你向外求,而这本书,教你向内求,启发我们多思考。而思考造成的思维差异,是人与人之间,最终的差异。
书还没看完,而书中的一个故事却让我印象深刻,刻意记录下这个故事,并深深的思考。
1
春秋末年,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他认识到,共患难易,共富贵难。于是,他弃官从商,隐于陶地,人称陶朱公。
陶朱公经商,与众不同。平常人都是雨天造舟,旱时造车。因为雨季舟船好卖,旱季车辆好销售。但陶朱公却是雨天造车,旱时造船,人们都讥笑他不懂市场。
看似违背常理,实则快人一步,陶朱公迅速暴富。
但他并不需要钱,于是,把钱,都分给了穷人。
陶朱公散尽家财之后,由于他经营灵活,不久,又会再一次迅速暴富。
像陶朱公这样,善于经营、头脑灵活,能够驾驭财富、能获得优越资源,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是最上等的人生。
2
陶朱公有三个儿子。
小儿子生长在富贵之中,自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后优游度日,花钱如流水,动辄一掷千金。
两个哥哥斥责他挥霍无度,而他回答说:你们说的不对,钱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解决人生问题的。我比你们两个高明的是,我钱花掉了,问题也解决了。而你们往往是钱花了,问题还在,甚至更严重了。
陶朱公评价说:知道用钱解决人生问题,并能够做到,这算是第二等人生。
3
陶朱公的二儿子,游历楚地,遇到有人蔑视他。他一气之下,拔剑杀死了对方,结果被捕入狱,判为死刑。
陶朱公说,人们之所以需要钱,是因为钱能解决许多麻烦。可是他惹出来的问题,就连钱都解决不了。他这算是第三等人生。
4
陶朱公打算派小儿子,去楚国营救二儿子。
可大儿子认为他是家里的大哥,就该派他去营救二弟,并且威胁父亲,如果不派他去,他就自杀。
陶朱公无奈,只好答应。
陶朱公给了大儿三千金,让他到楚国后,找自己的好友庄生出面营救,无论庄生怎么吩咐,都要求大儿一定要听庄生的话。
大儿子到了楚国后,找到庄生,发现庄生家里一贫如洗,顿时轻看庄生。但还是硬起头皮,按父亲的吩咐,取出三千金,把父亲的委托告诉庄生。
庄生说:好,钱放这儿吧,你现在马上回楚国,不可片刻停留。
大儿子疑心庄生根本没有办事能力,想支走他吞掉三千金。就留下来,继续找门路营救二弟。
可是他不知道,庄生虽然贫寒,却是楚王最信任的智谋之士。他收下三千金后,就入宫对楚王说:大王,我夜观天象,主国内必有大灾。除非大赦狱中死囚,否则难免大祸。楚王说:好,那就宣布大赦死囚吧。
陶朱公的二儿,就这样逃脱了死劫。
听说楚王大赦死囚之事,大儿气恼地一拍大腿:哎呀,我二弟天生好运气,遇到大赦,根本就没事儿。只可惜了那三千金了。
庄生这个穷鬼,他凭什么轻松骗了我三千金?拿我当傻子吗?
不行,我得把钱要回来。
于是大儿子再去找庄生,说:我二弟福大命大,命不该绝。楚王大赦死囚,他已经没事了。上次放在先生这里的三千金,请先生还给我。
庄生大为恚怒,把三千金还给陶朱公大儿子后,就立即进宫,对楚王说:大王为苍生着想,大赦天下,这是大善。可是有个叫陶朱公的,他二儿子杀了人,关在牢中。现在市井纷纷传言,说大王之所以赦免死囚,是陶朱公派人营救儿子的结果。
楚王听了,笑道:这事好办。我们不妨先杀了陶朱公的儿子,再行大赦天下,谣言自然就止住了。
庄生曰:大王此举,善之善者也。
大儿子带着二弟的尸体,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全家人恸哭出迎,只有陶朱公笑着迎出来,说:如果派你三弟去,就不会是这样悲惨的结果了。因为他不是像你这种,为了钱而惹出问题来的人。
为了钱而惹出人生问题,这个叫蠢,是最末等的人生。
5
文中作者说道,我们对财富需要有清醒的认知: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人生在世,要学会避免那些钱不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可以因为钱生出问题——牢记这个原则,你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与心灵上的双重自由。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钱的重要性,而往往挣不到钱,过着低配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该属于哪一种人生呢 ?
怎样才能挣到钱?(既不违背道德,又不违背法律)我想,这是我们很多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