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法认知自己,就无法接纳自己,无法通过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那么我们就眼巴巴渴望来自外界的力量来达成内在的需求,在欲望的参与下慢慢地会将内在的需求当成对外界的要求,而当自己的需求无法从外界获得满足的时候,我们转而压制自己内心的正常需求,并对当下的世界或者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的父母,抱有深深的仇恨感,佛教里面称求不得苦,这会导致我们人格上的损伤。
当我们处在抑郁焦虑等等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时候,我们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为没有人赏识自己,没有遇到好的平台,没有碰上好的机会。试图从外界获得更多的东西来满足内在的匮乏,势必收获更多的匮乏,人的头脑总是将宝贵的意识浪费在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上,所以现在你要学会将自己的意识转向已经拥有的地方,王阳明才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渴望成为百万富翁,而一个躺在病床上的百万富翁,渴望拥有年轻人健康的体魄。
当你开始将意识转向你拥有的东西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如此真实的自我如此丰盛的自我,你就会慢慢地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不再是逃避抗拒跟改造。对自己有个非常清晰的认知,你就知道自己能够做多大的事情,当事情达成后价值感也就体现出来了,内在的匮乏感导致的黑洞就慢慢地被弥补上,如果一开始就向外攫取,就会对外界抱有非常不切实际的期许:你必须照顾我的感受,你必须要满足我的要求,你必须回应我的诉求……表现出来就像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
在机缘巧合下,有时候我们内在的需求恰好可以被外在被他人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人生常态。但这并不是常态,它只是生命中偶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或者只是你无法觉知的潜在交易,这会导致你依赖型人格,就好比你爬上梯子,突然有人将梯子从脚下抽开,你要么会悬挂在半空中,要么就会重重地摔下来,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幽暗的岁月不堪的挫折,才能独自步入心理成熟的阶段。
成熟的人能够在心理层面满足自我,否则自卑就会前来填补,自卑源自于我们对事情无法解决后的无力感,再通过头脑不断加深对比以后,对自我强烈的否定排斥跟不接纳感!所以自卑的人总是执着于自己的不足,下意识地将自己的缺点跟他人的优点加以对比,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己的优点,自卑跟自负都是头脑无法定义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产物,所以自卑的人总是因为物质的匮乏耿耿于怀,自卑是贫穷的延续。
而这种贫穷不仅是物质上的缺失,更多是精神上的匮乏,在原生家庭或者成长过程当中,爱不被满足行为不被肯定,需求不被重视,或者身体上的缺陷所导致的匮乏感,低存在感,无价值感与不安全感。为了掩饰这些匮乏感,所以我们会变得格外的自尊,太要强太敏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自尊往往来自于我们内在的自卑,目的是要在别人伤害我攻击我之前先保护自己,自尊就成了自卑者仅剩的最后自留地!
在自卑的驱使下,我们总是将意识投射在别人身上,由此发展为讨好型人格。所以我们不停地改造自己取悦他人,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以免被别人看不起,把自己放在非常不对等的位置上,到最后发现既取悦不了他人也为难了自己,这样会加深对自己的不相信,所以自卑者往往不自信,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自信,人往往会变得自负,所以当一个人缺少什么,你就看炫耀什么就好了,炫耀不过是自卑倒立走路的样子,自负不过是用来掩盖自卑的手段!
意识疗法(TOC)认为你之所以不自信,在于你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认知,无法塑造完整的自我意识。如果连你无法清楚地定义自己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的时候,你也无法从外界获得接纳跟认可,人活着可以逃避很多东西,但是无法逃避自己。只有直面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立足于自己的优点,发扬自己的长处。你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才能够真正地相信自己,最后才能够超越你的自卑。
了解自我永远是最困难的事情,也是自我心理疗愈的核心内容,一个自知之明的人,会将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在当下做恰如其分的事情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工作别人无法取代,因为在心灵的世界除了自己没有别人。智慧的人就会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在你情绪升腾而起的时候,在你思维纷至沓来的时候,在你的欲望炽热滚烫的时候,那往往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接纳并承认它们在心灵世界的位置,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觉知到潜意识层面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你自己想要改变的是什么?你竭力想要逃避的又是什么?
比如当你觉知到内在的不安全感,你可能会调动全部的意识,去寻找让自己感到安全感的事跟安全感的人,那不过是对内在不安全的逃避。你只要去面对不安全感,你就会能够获得安全感,获得安全感的方法就是全然地经历不安全感,你才会知道那些不安全感只是头脑制造的幻境,当幻境消失了,你才能够脚踏实地地回到自己最真实的状态。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做回最真实的自己,不用去讨好他人来填补自己内在的匮乏,看穿头脑的虚妄,转而相信自己,超越自己的自卑,实现自己超越自己,人格慢慢成熟心理逐渐成长起来,言语干净眼神坚定做事果断,当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提升自己,我就知道曾经的那个我,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