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因为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引入质料和形式来理解实体,导致他不得不部分地放弃《范畴篇》关于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的结论,转而主张形式是实体。因为引入潜能与现实,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体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在现实的生成变化过程中实现出来的潜能。必须强调的是,这一篇所介绍的内容只是一个高度简化的版本,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分析要复杂得多。他曾经感慨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永远,那永远被追寻而永远令人困惑的都是‘什么是存在’,也就是‘什么是实体’。”
综合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关于实体是什么,他先后提出过五种设想:(1)个别物体(或个体);(2)质料;(3)形式;(4)种和属;(5)本质。这五种设想存在着一望而知的内在矛盾,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许多的难题,直到今天仍旧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有趣的是,柏拉图在《智者篇》中借他人之口说过类似的一段话:当你们说“是”的时候,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我们以前也认为自己知道,但现在却感到非常的困惑。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提问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思想最高峰,借助于当时所能借助的所有手段,将问题的边界拓展到了极限处,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他们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问题的制造者,这在哲学上不是耻辱,反而是美德和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