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复习导师班笔记,看到陶行知的大公鸡吃米的案例。通过此事,院长让我们看到关于孩子学习,我们该想到一一从我让你吃米到鸡自己吃米的过程一一从我要你学到孩子自己想学一一从要你学到我要学。
我们要做到一一1、松开手不控制;2、抚摸它关心它;3、向后退观察它;4、欣赏它勿扰它。
我又想到陶行知先生的三颗糖的教育故事,先生有一天看见学校里边孩子打架,他说别打了,别打了,分开。分开以后,就跟那个大孩子讲,说你去我的办公室等我,被校长叫到办公室了,都吓死了,然后大孩子就去了校长办公室,先生还没到,孩子就站那儿等着。
陶行知进来一看,大孩子站在那儿。他拿一颗糖,说给你颗糖。他说为什么?说奖励你,我让你到办公室来等我,你就来等我,说明你心中有我这个校长,懂得尊敬师长,很好,拿着。拿着一颗糖,然后那孩子说谢谢校长。然后校长接着又奖励了一颗糖。
为什么?说我刚刚去调查了一下,你为什么打那个小家伙呢?因为他欺负女同学。所以,你这个行为叫见义勇为。见义勇为值得奖励,来,拿着这颗糖。
然后那孩子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不应该动手打同学,校长我错了,我太急了,我下次再也不打了。特别好,来,再来一颗糖。
为什么?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了就好。所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行了,去上课吧。
三颗糖,各位你想想看,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这辈子会不会忘记这件事?就是你跟孩子打架,然后被校长叫去。陶行知先生用这三颗糖,帮助孩子塑造了哪三个行为呢?
第一个行为叫作尊敬师长,第二个行为叫作见义勇为,第三个行为叫作知错能改。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价值观,这才是价值观层面最重要的东西。
而反过来,如果我们处理孩子们之间打架的事件,在学校里处理不完的小打小闹,动不动就叫家长,这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价值观?又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没有,他下次可能能够学会说,避开你到墙外边去打架,仅此而已。
所以,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被家长不断地纠错的结果——根本不是孩子变得更乖,而是他们学得更狡猾,就是他们想方设法不要被家长发现。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身边基本上就是这样,家长不断地纠错,最终孩子也没改,孩子只是越来越会掩盖自己的过失,家长发现不了这件事而已。而真正能够有效地帮这个孩子改变的,是善于发现他的亮点。像陶行知先生这样,在孩子已经明显做错事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发现这个背后的亮点,去塑造他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去消化、自省和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控制和羞辱。毕竟,教育的目的,不是加剧伤害,而是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