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叛逆期,考学压力,出国,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小别离》这部剧中涉及的每一个关键词都直击父母的要害,让我们再头痛再烦恼也不得不尴尬面对。
关于孩子的成长,叶萱曾在《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中说:当所有的爱都在把人越拉越近的时候,只有妈妈的爱会把你越推越远。
关于孩子的成长,《小别离》中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是指向别离。
究竟决定孩子成长的是哪些因素,究竟在这个快速发展资源有限的社会中,如何让孩子享受教育公平,究竟在这个有钱人占据了更多资源的条件下,普通学子如何找到出路,什么样的别离是指向成长与自由,什么样的别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与相聚?我们一起来解读《小别离》中隐含的十个教育真相。
1、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里的家庭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
在本剧前半节中,童文杰与方圆的家庭关系是最好的,两人之间的夫妻相处模式充满了幽默与乐趣,相互之间充满了尊重与爱。所以朵朵也能够成长为一个兴趣广泛、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女孩,而在童文杰与女儿的几次激烈对抗后,朵朵也随之出现了更严重的叛逆。相比而言,张小宇破裂的家庭则带给了他太多不利影响,沦为一枚学渣,但随着在新家庭中他与父亲关系的缓和,与继母从开始的敌对到后来的关系拉近,他的成长、懂事也非常明显,尤其到后期更是被美国高中顺利录取。而在琴琴这一家,当妈妈决定把她过继给大姨后,夫妻关系崩溃,亲子关系几乎破裂,小学霸瞬间成为白眼狼与母亲敌对,还好佳妮最终醒悟,一家人和好如初。再好的机遇,都比不过家和万事兴,再好的选择都比不过全家人统一战线。
2、在家庭教育中,父爱绝对不能缺失。
父爱是母爱最坚定的依靠,父爱是孩子最坚实的支撑。在本剧中,关于父爱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不管是方圆与女儿统一战线,张总费尽心思为孩子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还是金志明对女儿的支持与细心照顾。这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家庭剧,教育孩子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艰苦奋战,。当妈妈和爸爸拥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同等的职业角色时,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和妈妈也发挥着同等的作用。妈妈的爱细密周全,情感充沛,而爸爸的爱如百炼钢成绕指柔,大气坚定。
3、不同的家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出路,但对孩子的受教育程度而言,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看这部剧,很多人看到了不同社会阶层里孩子的未来,富二代,中产阶级,和普通家庭里孩子的出路明显差异。张小宇可以靠父亲的钱出国,朵朵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出国,而琴琴即使是学霸也因为学费没有出国的机会。甚至也有文章分析,琴琴这个角色可能会去张小宇继承的公司中担任某个重要职务。
暂且不说这种推测只是个人的臆想,即使如此,琴琴依然超越了自己的父母,依然超越了自身家庭给自己的种种局限。而张小宇如果没有实力同样也去不了国外的好学校。
我们与其去拼家境、攀家底,不如踏踏实实利用好当下的资源提升自己。尤其在如今互联网信息已经全面开放的情况下,极少数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状态已经被打破,只要勇于打开自己去接纳去学习,每个人都有机会突破自己的极限。要知道,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已经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出国不出国,都不如自身出色;与其拼家境,不如拼未来。
4、不能让孩子太听话,成长原本就是自我意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
剧中的朵朵和小宇都有着明显的个性,他们敢爱敢恨,敢于表达自己,时不时扮演着让父母头痛的角色,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成为闪亮而成熟的孩子。这也许就是琴琴存在感低,虽然招人喜欢但并不太被看好的原因之一。她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爱学习,不惹事,可以说是这几个孩子当中最省心的。这对父母来说是好事,但对孩子而言则未必。
她原本可以直接告诉父母自己不想出国,她原本可以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尽管编剧利用大姨的话表扬琴琴有主见,其实这也是指明了琴琴的努力方向。她应当更有自己的主见,可以不用太顾忌父母而忽视了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太懂事而不敢尝试的孩子,都是压制了自己最有生机的活力。
5、让孩子有一项拿手的兴趣爱好,他更容易立足和自信,会更有活力与勇气。
在朵朵和小宇身上,我们总能够感觉到一股热气腾腾的力量,当朵教主在新书签售会上真情流露时。朵朵就坦言,她的学习动力就来自于写小说,这是一种压力的释放。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压力最大的时候,哪怕挤时间也要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从爱好中获取成就感会给予我们更大的动力。
所以我们现在不再讨论什么特长班,而称之为兴趣班,就是为了让孩子普遍性地培养一种持久的爱好,并从中获取能量,感受美好。当下的很多学霸都是多才多艺多技能全面发展,这也是当前人性化教育的一个大趋势。
6、面对不公平的资源分配,父母首先要乐观、接纳、正视,才能给孩子更客观的引领。
不得不说,现在的教育壁垒还是非常强大的。即使我们通过网络和各种人脉能够接触一些,但长久的学习成长机会还是更倾向于大城市。比如在北京,双语幼儿园需要考察父母的英语水平,而小学之前很多孩子都非常热爱奥数。当我们以为学习很辛苦,压力很大的时候,他们已经站在压力的浪尖上,举重若轻地把学习当作了一种爱好。
剧中的佳妮努力学习考证,但是却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小城市的人渴望大城市,大城市的人渴望移民,海外的人又在渴望什么呢?这是一个不可解的谜题。当我们选择在一个城市定居时就应当做好这种准备,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让孩子打开视野?你如何向孩子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想这其中,不要妄自菲薄是最根本的一点。积极进取,量力而为,先让自己活得自信知足,孩子才会更有勇气去飞。
7、不做知识的搬运工,能力和创新才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在出国的几次面试考试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孩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非常重要。而大多数的人,还停留在让孩子死记硬背知识的初级阶段。当然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有一条,固化的知识很难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常识体系,让孩子将知识融汇在一起会能够成为一种技能。比如一段历史时期里的中外环境对比,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等等。就像采铜在《精进》中所论述的,理解了知识的关联,才能不断进行系统更新,一个知识点会牵引出一连串的知识技能,而断裂的知识只是一时的记住,永远无法成为技能。
8、帮助孩子提高并不仅仅靠施加压力,最需要缓解压力的是家长。
剧中童文杰让朵朵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学习,睡眠时间吃饭时间都用来学习,以至于朵朵几乎崩溃。时间确实是保证学习进行的前提,但是家长在压力面前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孩子对压力的态度。
如果我们视压力为大敌,让自己全身紧绷地防御,孩子也会对压力心生恐惧;如果我们视压力为机遇,调整好学习状态积极应对,孩子也会在压力面前自如发挥。
我们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压力,或者不求上进,但是在时间安排上,完全可以采用张弛有度的节奏。在态度上,也无需刻意夸大而引起孩子的恐慌。像方圆偷偷带朵朵出去玩,偶尔一次也能够让孩子释放压力,优化学习状态。社会的发展运行会无形中产生各种压力,并不意味着亲子关系也是如此,亲子之间依然是以融洽、理解、互相给予力量为前提。
9、做家长,是每个人重生的最好时机。
愿不愿意为了孩子变得更好?这是每个人都有意无意面临的问题。即使你没有想过,你的行动上也已经或多或少表现出来。童文杰从苛刻紧张到接纳放松,佳妮从不断攀比到接受现实,连张总这个以前极少管孩子的人也想办法去理解孩子。
我们养育孩子,不是为了掌控管制他们,不是为了给自己长脸争面子,也不是为了实现那些我们未曾实现的理想。我们养育孩子,就是基于我们目前所有的资源,提供一个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成长的机会,让孩子长大、去实现自我、成就自我、享受人生的意义与乐趣,也让我们去悦纳去热爱而非去抱怨去苛责。
10、成长不应源于逼迫,而教育并非来自恐惧。
每个当父母的人,都该有一套成熟的价值体系,这其中对于自己的定位、对未来的规划、对孩子的期待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成长需要我们去引领孩子,去指导孩子,而不是去逼迫孩子。古人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如果采用逼迫和高压政策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那无异于杀鸡取卵。
而当教育的初衷,充满了对现实的恐惧,对孩子的否定,对错误的逃避,那便偏离了应有的道路。
成长之路,或许会让父母有些焦虑,但不足以方寸大乱迷失了了初心,教育之路或许磕磕绊绊,但应不至于违背孩子的天性。压力可以有,关键在于如何应对与释放;现实很残酷,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与突破。
在这条路上,我们也许是孩子最重要的同伴。在这段陪伴、同行的路上,互相鼓励、加油,才在别离到来的一刻,看到他们的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