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作者:[美]娜塔莉·戈德堡
译者:韩良忆,袁小茶
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写作就该当如此。不要问“为什么”,不要在糖果堆(或火花塞)中精挑细选,而应贪得无厌,让我们的心灵吞食一切,然后使出浑身解数将它们吐在纸上。我们不该想“这是个写作的好题材”,或“我们不应当谈这个”,而应该百无禁忌,无所羁绊。写作、生活和心灵是一体的,不可分割。
别促使你的心做任何事,只要撇开成见,记录下你脑中源源不绝的思绪就行了。
写作时,把一切都放开,设法用简单的文字起个简单的头,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一开始并不会很顺利,但就算力不从心也无所谓,你正在剥除自己一层层的外衣,正在暴露自己的生命;那并不是你的自我想要呈现于外的形象,却是你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样貌。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写作带有宗教意味;它将你撕裂开来,并软化你对这个尘世的心胸。
自由其实意味着知道自己是谁,在这世上应当做些什么,然后切实地去完成自己的责任
在你的写作中采用原创的细节。生活何其丰富,只要能写下过往和当前的种种真实生活细节,你便不大需要别的东西了。
我们必须成为能接受事物本色的写作人,要能喜爱细节,唇边带着“是”跨步向前,好让这世上不再有“否”。否定的态度会让人生没有价值,让这些细节无法持续下去。
写作时也当如此:让写作来完成写作,让你自己消失。你只是在记录涓涓流过你身体的思绪而已。
作家有两条命。他们平时过着寻常的日子,在蔬果杂货店里、过马路时和早上更衣准备上班时,手脚都不比别人慢。然而作家还有受过训练的另一部分,这一部分让他们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
写作并不光是靠脑袋思考即可,还需要用视觉、嗅觉、味觉以及感受力来体会周遭活生生、蹦蹦跳的万事万物。写作练习的规则是“手一直在写”,一刻也不停。
想让自己感到酩酊醺然,别喝威士忌;大声朗读莎士比亚、丁尼荪、济慈、聂鲁达、霍普金斯、米雷、惠特曼,让你的身体高歌欢唱。
基本上,如果想成为好作家,就必须做三件事:多多阅读、仔细深刻地倾听,以及多多地写。同时,不要想太多,只要长驱直入文字、声音和各种知觉的核心,并且让你的笔在纸上写个不停。
文学的责任是要让人保持清醒、活在当下,要是作者自己分了心,四处晃荡,读者当然也会分心晃荡。
作家有时会搞不清楚状况,以为写作给了我们活着的理由,而忘了活着是没有条件的,生活和写作乃是两个分开的实体。我们经常借着写作来博取注目、关心和爱。“瞧我写的东西,我一定是个好人。”一个字也没写出来以前,我们就已经是好人了。
有人赞美你时,真的请你住嘴,就算感觉很不好受、很不习惯,也请保持呼吸,倾听,让自己听进去那些话,感受那美妙的感觉。建构起接纳正面、诚挚支持的雅量。
一如令我们迷恋的事物,我们的梦想也会重现。因此,最好能关注这些梦想,并采取行动。这是洞察生命的一种方式,否则,我们可能就随着自己的梦想四处飘荡,永无宁日。
别告诉读者该有什么感受,把状况展现给他们看,自然会唤起他们内心的感触。
有时候,写些概括性的声明是非常适切的,只是在每个声明的背后,务必勾勒出一幅具体的图像。
我们一旦晓得某样东西的名字,便会觉得更脚踏实地;心灵的迷雾被驱散了,令我们与土地有了联结。当我走在街头,看到“山茱萸”、“连翘”,我会对周遭的环境更有亲切感。我留心身边的事物,而且说得出它们的名字,这让我觉得心灵更清明。
所以,写作时心思专注固然好,然而在专心写作时,不要把世界挡在外头,而要任凭万事万物恣意生存。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