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是我印象中,民国期间几个最有趣味的老头儿之一(民国时候他其实还真当年吧)。我读他的书,絮絮叨叨,但乐趣无穷,我看他的画,三笔两笔,意境辽远,而且言之有物。又能写文章又能画画,还懂乐器。这样有趣的老头儿,有一个小孩子样的灵魂,他观察事物,有旨趣也有稚趣。
当然,丰子恺比其他人更愿意观察小孩子。往往孩子一句话,叫他感触良多。写到文章里,也让我们返老还童了一次。时光回流,往昔呈现,我们并非长成了我们所讨厌的那个样子,至少此刻,还是会懂得感受那些小小的快乐,珍惜那些细碎的感动。
丰子恺告诉我,要懂得渐的价值。他打个比方,说就像一个农夫抱着小牛天天跳过水沟,天长日久,小牛长成大牛,农夫却浑然不觉得。依然能抱着大牛跳了过去。有时候我很佩服,丰子恺怎么能一直保持一颗童心。仔细想他的这个比方,也是当然。
有些趣味,我们看了,会有触动,其实也会觉得伤心,为什么这样的快乐如今很难再有。其实是我们的内心已经层层叠叠。犹如带着厚厚的手套和口罩去触碰花朵,闻它的味道。都是茫然,没有感觉的。读丰子恺的文章,手套拿掉了,口罩拿掉了。花瓣的细腻,花朵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那一刻,在我是偶然,在他,却是悠然。
有一次,他喝了酒,问他的孩子,最喜欢干什么。
孩子说,最喜欢逃难。
他很惊奇,孩子为什么喜欢逃难呢。便问,你知道逃难是什么吗?
孩子说,
逃难啊,就是爸爸妈妈一大家人坐大气车,去看大轮船。
孩子是这样理解逃难的。在旁人可以听出 辛酸,但丰子恺呢,他却从中得出了别样的经验。
他文章中写道,因为军阀混战打来的缘故,确实有过一次张皇失措的逃难经验。只是有惊无险。于是他总结到,假如事先预知的话,何不把这场逃难就当成一场旅行。像孩子一样,孩子能撤去这因果关系的网,看到事物的真相。而他呢,勉励自己学习,像孩子那样懂得撤去这因果关系的网。
随遇而安说来容易,但颠簸流离中还不改其乐,是多么难得的修为啊。其实更难得,便是保持初心。
我小时候某年,盛传将发生大地震的传言。于是家里做了各种防震的准备。比如父母睡在床上加固一层,而我和弟弟,则干脆都睡在床底。床底,晒满了食品以防万一。晚上被父母赶到床底睡觉,却偷偷掀开帘子偷看电视,然后吃那些备灾的食品。后来,什么也没有发生,大人们惊慌失措的事情,却被我们一直津津乐道。
然而呢,当我们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面对很多坏事情发生的时候,已然不会那样淡定,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一样,为任何事情操心,为各种不确定担心。但当你忙里忙外一团慌乱之际,孩子却依旧那样不省心的时候。有那么刹那,真的会抱怨孩子是这样的没心没肺。
事后却想,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坏成这样了,孩子还能保持快乐是多么值得啊。
小时候就开始读丰子恺了,读到今天,又收到这本丰子恺的《简单甚好》,一下子,又掉入昔日的回味与感动之中。这本书是出版我作品的编辑女士的最新力作。经典的文章,有了重新的编排和梳理。阅读起来便有一种轻车熟路直达目的愉悦感受。
世事纷杂,心里难免没有挂碍,但翻翻书,读几篇文章,喝喝茶,感受下秋日下午的阳光,就让自己的内心放下片刻,又有什么损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