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山不语——《父爱之舟》
父亲常常不善于表达,但父爱却不会缺失。父亲总以有些笨拙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支持,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父亲就如同最坚实的后盾,永远给予孩子迎难而上、从不后退的勇气。平常人的父亲如此,名人的父亲亦如此。
一、林清玄笔下的父亲
在作家林清玄的印象中,父亲总是把家人放在首位,而往往忽略自己。父亲是劳碌命,总闲不下来,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仗着身强体壮,拼着一身力气做活儿,喝酒也不加节制,终于拖垮了身体。
父亲直到病重躺在加护病房中,还一再叮嘱家人不要把消息透露给在外地的林清玄,怕孩子担心。
林清玄小的时候,总是期待着父亲出差回来,因为只要父亲回来,必定会带着好吃或者好玩的东西。有一次,父亲在市场吃到一碗肉羹,觉得这是难得的美味,便专门买了一锅肉羹,不嫌道路的遥远和颠簸,带回来给全家人吃。
父亲在外人眼里是个极为豪爽粗放的汉子,而在家中,却有着极为细腻的心思。他不仅很宠爱孩子,还十分体贴妻子,每天一大早就去市场买菜,从来不让妻子在家用上费心,是一个内外兼顾的男人。
父亲是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年轻时曾受过不少挫折和打击,但即便身处逆境,面对再大的困难,也始终积极面对,从来不会表现出忧愁的样子。这一点也深深影响到了幼年时的林清玄,使得他的性格也带着一股毫不气馁的韧性。
父亲是个农夫,常常用他那农夫的智慧启迪和教育孩子。当林清玄开始写作时,父亲教导他写文章就像是种地,需要勤耕不辍,只要天天下田,总会有所收获。父亲没写过文章,但他以农夫的观点对文章进行的品评,总是恰如其分,使得林清玄在创作时获益良多。
父亲看着林清玄在田里劳作时不会做农事,就笑着对林清玄说:“无论是做农夫还是写文章,都要做第一等的。”
父亲的一生都体谅着家人,为自己着想的时候少之又少。父亲知道林清玄因为工作关系长年在外,无法在膝下尽孝,内心愧疚,便安慰林清玄,在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也算是尽了孝道。父亲总是以他那恰到好处的开导,一次又一次地给他身边的人带去温暖。
二、朱自清笔下的父亲
朱自清的父亲年轻时独自在外闯荡,做了不少大事,然而到老了却有些颓唐,丢了差事,家境也不如从前。这让他心中郁闷,性情也变得易怒,只是与儿子相隔数年的重逢,让这个苍老的男人有了些安慰。
父亲作为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总是以他那严厉的规则束缚着朱自清。
在朱自清小时候,父亲便把他送到有学问的儒者身边学习古文和诗词。后来朱自清接触到倡导自由与解放的新思想,便与观念相对落后的父亲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父子失和,朱自清愤然离家,即便是结婚了也不知会父亲一声。
尽管父子二人的关系颇为紧张,但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总是会借着询问孙子近况的机会,与朱自清以书信来往。朱自清的母亲病逝后,父子二人一同返回家乡奔丧,丧事结束后,朱自清回北京念书,父亲则去南京谋差事,朱自清举世瞩目的散文《背影》便是这个时候完成的。
在父亲眼里,朱自清即便成年了也还是个孩子,父亲总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坚持送他来站台。朱自清对父亲的固执感到无可奈何,却也觉得触动。当他看见有些肥胖的父亲在月台艰难地爬上爬下,只是为了给他买一些橘子时,心底的柔软终究还是被触动了。两人之间有些疏远的距离,归根结底还是阻隔不了父子之间这份深厚而又沉默的感情。
三、莫言笔下的父亲
莫言小时候非常怕他的父亲,怕到什么程度呢,他在外面玩得正欢乐的时候,只要有人跟他说一句“你爹来了”,莫言便像是脚下生了钉子,被钉在原地,打着哆嗦,半天都不敢动。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怕他的父亲,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父亲既不打他,也不骂他,只是眼神一扫,就能让他噤若寒蝉。
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莫言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当时能考上这所高中就算是半只脚踏进了大学。父亲也十分欣喜,叮嘱莫言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不再种地。
父亲开始在县城养猪,眼看着猪一天天地长大,家里却拿不出饲料钱,父亲一筹莫展。莫言发现学校食堂有很多同学剩下的饭菜,便向父亲提议去学校拾剩饭剩菜,父亲直说这是个好主意,只是后来莫言却为这个提议后悔不迭。
由于父亲破旧的穿着,同学便戏称父亲为“丐帮帮主”,给父亲起了很多侮辱性的外号,这让莫言觉得十分难堪,一度在学校里躲着拾剩饭的父亲,甚至请求父亲不要再去学校。父亲知道莫言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的自尊心同样很强,但猪不能断粮,只是答应莫言在学校不再和他打招呼。
莫言的文章受到老师的嘉奖,要请父亲去学校时,莫言为了不再受到同学的嘲笑,对父亲坦言,他已经向老师说父亲患病不能来学校,父亲尽管脸色难看,终究还是没说什么。直到莫言看见父亲站在大雪纷飞的教室外面认真听老师讲话,身上堆满雪花,才终于抑制不住感情,将父亲拉进教室,对全班宣告这是他的父亲。此后,班里再也没人嘲笑过莫言的父亲。
父亲送莫言去大学的时候,身为乡下人的他站在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里显得很突出,只是这时莫言已经不再怕被嘲笑。他从父亲身上明白,遭受歧视总是难免的,但也是暂时的,人只要自己瞧得起自己,始终努力,便总有苦尽甘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