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毛诗正义》和汉学《诗经》学的终结
1、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经》学的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自觉的时代”,文学脱离经学独立存在。曹丕:“(文学)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批评出现《文心雕龙》。对于《诗经》的研究,文学研究成果超过经学成果。这一时期经学仍属汉学。
2、魏晋时期王学与郑学的斗争
郑学指郑玄所开创的《诗经》学派,属于今古文经学融合的产物;王学指王肃开创的学派,标榜纯古文经学,专主《毛诗》,排斥三家。王学在魏晋时代凭借政治权力扶持一度主流,但随着政局动荡,王学和鲁、齐两家都消灭,唯《郑笺》流传下来。
3、南北朝时期南学北学的斗争
斗争的中心议题是郑学要不要发展。北学墨守《郑笺》成果,没有创新;南学以《郑笺》为主,兼采王学、玄学成果,较有生气。但整体来看成果不大。
4、《诗经》博物学的发端
三国吴人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专门考释《诗经》中的草名105种、木名75种、鸟名39种、兽名67种、虫名29种、鱼名20种、各种器用名300余种。是名物疏释的开辟之作,是诗经博物学的发端之作。研究领域扩展到天文学、地理学、农学、考古学、动物学、植物学等。
5、《毛诗正义》——《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
唐太宗开始经学统一工作。先是组织力量撰成《五经定本》,又任命孔颖达等一批学者分工撰述五经义疏,公元652年完成《五经正义》作为科举定本。
《毛诗正义》七十卷,王德韶、齐威、赵乾叶、贾普曜等共同执笔完成,孔颖达总其成,又称《孔疏》。属于严格的汉学体系。由三个部分合编而成:
(1)《毛诗传笺》加上《孔疏》。按照疏不破注的原则,全部保留《毛传》《郑笺》的注疏,然后再对这些注疏作疏释,是汉魏六朝以来诗经的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2)陆元朗(德明)《毛诗释文》。陆元朗撰《经典释文》,释五经文字音切训诂。其中《诗经释文》收编于《毛诗正义》。
(3)颜师古考定的正本。颜师古撰《五经定本》,完成五经文字统一工作。《毛诗正义》采取颜师古考定的正本,从此《诗经》文句完全固定下来,一直到今。
《毛诗正义》统一了汉学《诗经》的研究,成为当时的权威,汉学《诗经》就此固化。
七、从《文心雕龙》到唐代诗人论《诗经》
1、魏晋文学对《诗经》的借鉴
建安诗歌完成从四言诗歌向五言诗歌的转变。建安诗人风格受《诗经》《楚辞》的启发。曹操曾用《诗经》传统写四言诗体,如《短歌行》等。
2、《文心雕龙》论《诗经》
刘勰《文心雕龙》成书于499年,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体系。涉及《诗经》包括:
《诗经》与时代、政治的关系:《时序》篇,“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乎上,而波震于下者。”《原道》《征圣》《宗经》《情采》均涉及《诗经》。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说明了《诗经》创作精神、表现手法对楚辞及后世文学创作的启迪,又说明《诗经》的诗体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的表现手法:深入考察比、兴二义。
3、钟嵘《诗品》把《诗经》论列为古代文学的重要源头,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提倡赋比兴并用。
4、唐代文学对三百篇的继承
陈子昂提倡复古以革新,提倡“风骨”和“兴寄”,就是要继承风雅到建安文学的风格。李白、杜甫都提倡对三百篇的继承。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标举“风雅比兴”的旗帜,要求继承《诗经》反映现实、干预政治、关怀民生的传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也在创作中借鉴了《诗经》的创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