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经典《红楼梦》,结局尘埃落定,未曾带走什么,只是那一生一代一双人,变了。死生之命,弹指瞬间。
每每读完可以标签上悲剧的作品,总有一份压抑的空虚紧紧压在心上。像迎面而来的黑洞,具有吞噬声色光影的作用。当抽走了那些复杂的,压抑的,蔓延疯长的,缠绕交织的藤蔓,就只剩空白。
所以啊,舍不得悲剧的我们,往往期待“圆满”,只为求得心理的一份安慰。
即使过程虐上个千遍百遍,只要结局好,那么,一切都好。
生命中有多少大起大落呢,平凡是真,做普通人就好。有喜有悲,但不用刹费苦心的去演一出不知要让多少人观看的,满意的戏。自己满意,就好。
不大喜,不大悲,就是所喜了。
不然,热闹喧闹后的冷清,会感到寂寞难受的;冷清太久后的喧闹,会不习惯逢场作戏的。
什么是热闹?什么又是冷清?
我们有时候羡慕的,仿效的,上流社会,或许只是羡慕我们所看到的,看似永远是热闹的场合吧。羡慕那看起来的热闹,前呼后拥,璀璨无比。所谓的,可能的诽谤与嫉妒,很多也是羡慕的变相产物吧。
我们冷清了太久,有人说他已经习惯了冷清,但不知道是否真的绝对的冷清了呢?生为世人,佛根清净,断念情缘的绝对冷清是很不容易的。
甚至有佛,染指红尘,不胜梨花瓣上的一点红尘烟火的诱惑。冷情之人,亦有人,只因受不了冷清而又选择冷清。
何出此言?
与其热闹过后品尝无尽的失落感,还不如从头到尾没有热闹过。了却尘念,干柴入水,与火无缘。
这一切,又与悲剧的基调是那么的吻合,总是不够圆满。自我的圆满或许是他人看来的不圆满;自己的不圆满亦或许是他人眼中的圆满。
我们说,只要我自己满意即可,只是他人也有观看的权利。
我们以他人的身份观看了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一幕悲剧。明明彼此相爱,却不愿彼此相见;明明可以好好在一起,却对对方隐藏自己的真实。
因为误会,因为心结,造成了这一世情劫。
心疼着你为我等待,但是,你却让我怎么对你说出“我爱你”。
那人,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
在我看来,《边城》的悲剧性与审美性价值是很高的。
傩送回来,真的是圆满吗?傩送不归,真的是悲剧吗?
或许回来只会加深他对哥哥的自责,或许回来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又会饱受世俗的非议,又或许翠翠会想起亡故的爷爷,并不能彻底与傩送打开心结呢?
他不回来,两个人的时间上的,空间上的,心理上的,产生的一种美,或许会让时间冲淡一切冰冷的,痛苦的,残忍的回忆与误会吧。
所谓悲剧,只看我们自己,是如何定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