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17做最好的自己”群里的另外四位小伙伴,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每天5000步的习惯已经坚持到100天了,这是有趣有意义且小有成就的一件事情。
我是第一次尝试通过社群来培养习惯,感觉这种方法还是比单打独斗,更容易成功坚持下来。每当想半途而废时,却总能被其它小伙伴们带着走,看到别人完成的截图,对自己就是一种鼓励,咬咬牙也就是这么坚持了100天。
从活动发起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说人是动物,每天走5000步为的是保持每天运动的生活方式。并设置了一个100天的期限。一是为了有目标而更好坚持,二是新习惯坚持一段时期之后也一定需要调整。
经过100天的坚持,我发现每天5000步确实不是一个容易养成的习惯。虽然走路去上班的地方,一个来回就能完成一半的步数,但常常也是在深夜时才发现还有1000多步没有走完。于是临睡觉了还要去跑步机上走了10多分钟。这样每天5000步就会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了。而且由于没有一个固定的运动时间,有时白天完成了5000步,晚上又不用运动了。导致的结果就是运动的习惯还是没有养成。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知道你可能想说每天5000步,我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我自己也想这么说!
我们可以放弃每天走5000步,但是保持每天运动的生活方式不能放弃。健康是或早或晚,但最终都需要重视的事情。
第100天是一个里程碑,但不是终点,我们已经坚持到这里了……
好吧,不要垂头丧气了!我想说,恭喜你们!你们虽然没有养成每天 5000步的习惯,但是你们养成了一个比这还重要十倍的习惯!那就是每天11点前到“2017做最好的自己”群里打卡签到的习惯。如果只能培养一个习惯,打卡是唯一需要培养的习惯。因为它是培养习惯的习惯。就像你学会了吃饭,就再也不会挨饿一样。
你只要会打卡,接下了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
两年来我试着培养很多习惯 ,有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的习惯(如英语朗读),有坚持了一个多月才放弃的(如书法练习),还有坚持了一年多最后还是放弃的(如写日记)。当然也有坚持下来的并固化了的习惯(如每天早上上厕所),同时一大波新的习惯(早睡早起、每天5000步、每周阅读一本书……)正在养成中。
对习惯的培养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个习惯要养成,靠毅力并非长久之计。无论多强悍的人意志力都是有限的,总是会有用完的时候。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先从本质入手,解决两个问题。
对习惯的深入理解;
对习惯养成过程的理解。
解决第一个问题,用黄金思维圈,首先从why层面出发,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在培养习惯之前,想尽一切方法为这个习惯赋予重大的意义,并从中找到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意义,然后写下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方法论的问题,理解习惯养成过程,你需要具备两个心态:
心态之一:概率思维。
人天生害怕不确定性,而培养习惯需要概率思维。一个习惯有没有养成应该用概率来衡量的。统计下来,如果做到了60%说明你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达到85%,说明你非常优秀;如果达到94%,说明你一定异于常人;如果是100%,说明你可能来自外星球。完成没必要纠结你有时没有完成,能做到80%就已经很优秀了,更不要强迫自己100%做到,那样耗费的意志力太大,容易导致其它方面失去自控力。
心态之二:放弃结果,你要坚持的是正确的过程。
心理学中行为改变的阶段性理论,可以清晰地描述习惯培养的整个过程。第一阶段:无知状态,没有意识到要养成一个习惯;第二阶段探索尝试期,摸索到适合执行的习惯;第三阶段行为固化期,习惯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需要赋予更大的意义,进一步固化习惯。第四阶段习惯稳定期。
尤其需要的是探索尝试期,这是一个允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阶段。坚持不了每天跑步,你可以试试游泳,游泳坚持不下来,又可以换成健身操,最后可能健身操你坚持下来了就行了。我们要的不是苦苦地坚持某个行为,而是发现适合自己且更可能成功坚持的行为。无论习惯怎么变,你始终清楚自己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坚持锻炼身体就够了。
聚焦到具体可操作的行为,不要谈坚持锻炼身体,要谈仰卧起坐;不要谈读书学习,要谈记录与总结。
创造行为发生的条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考虑六大条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身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