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能力非常强!
比如有的孩子对自己喜欢的科目就读得很开心,也可以拿高分。
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去钻研,会有目标,能研究很久。那为什么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来呢?
其实问题,有时候就出在家长身上。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落后,孩子动作慢了一点,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业,忍不住要去指指点点;成绩差了几分,少不了要警告几句。认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进步就会愈快。其实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老是被人督促着学习,孩子就非常被动,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
比如陪写作业。要知道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当天的知识,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可我们迫于学校老师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焦虑,对孩子的写作业问题强加干涉,结果就造成了作业责任的转嫁,孩子会觉得,父母催,我就做,父母不催,我就一直拖着。
比如代选兴趣班。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课程,要知道,兴趣班之所以叫兴趣班,是因为它基于兴趣,孩子没有兴趣的事情,你非要强加给他,这不就是剥夺了他的自主权嘛。
比如生活上的大包大揽。当孩子上小学后,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太多了,可我们总是觉得孩子没长大,还不够成熟,因此,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大包大揽,渐渐地,孩子觉得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自己没有必要去参与。
因为我们习惯于干涉,习惯于控制,所以,养成了孩子依赖别人的个性,他的自主意识会变得极差,他更倾向于看父母的眼光,他更喜欢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
当然适当的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督促最终是为了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所以督促只能适当,而且要讲究方法。
督促孩子学习切忌唠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
在家长的絮絮叨叨,指责数落中,孩子决不可能有积极愉快上进的情绪,很难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家长的唠叨,不停的催促、训斥,使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紧张,无法获得宽松宁静,影响学习。做家长学会长话短说,不必要的话不说。
我想说的就是,当孩子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时候,他就已经足够优秀了,我们只要做好养育工作,适当放手和聆听,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
作为父母,我们就应该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经理人”。
只有家长不过度参与,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才能真正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更独立自觉。
因此,家长要把握好界限,深刻认识到孩子和自己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需要他承担的责任,让他从小学着承担。
在学习上,不要过度干涉、控制,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让他自我管理;遇到问题鼓励他自己动脑思考,找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