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眠问题又开始折磨我
过完年回到杭州,我又开始失眠了。我的睡眠问题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晚上拖延着不肯睡,早上醒不来,人会很慵懒昏沉;一类是身体极度疲倦情况下,也能睡着,但是平均每隔一个小时,就会醒一次,看下手机,才1点、2点……4点、5点……对我而言,后者问题更为严重,因为它会给我带来深深的压力感,让我觉得周遭生活和工作都在压迫我,让我心力憔悴。
2.睡眠问题起因
我的睡眠问题起因在于我对陪伴和亲密关系的诉求。我的心理咨询师说睡眠本身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身体疲倦了,需要休息的时候,自然就能睡得着,而失眠往往是因为我们对睡眠增加了太多干预,比如压力,精神亢奋等因素。而我,入睡困难是因为我缺乏安全感,我总觉得睡着好像就关闭了跟外界的联系,而我为什么需要跟外界建立强联系呢?因为从这种关系中能体会到陪伴、存在,甚至是亲密关系。
更深层次原因,逃不开原生家庭关系模式带来的创伤。我刚出生的时候,妈妈没能时时刻刻呆在我身边,及时喂养我。对于婴儿来说,人生经历的第一次分离就是从安全温暖的子宫环境来到陌生冰冷的世界,所以新生婴儿会大声啼哭,这个时候婴儿是完全没有安全感的,会极度依赖母亲,婴儿需要在他发出每一份请求的时候,妈妈都能第一时间给出回应,如果没有,婴儿会有毁灭世界的死亡生命力。
而我在刚出生的几天,妈妈因为客观原因不能时刻给我温暖的怀抱,不能及时喂养我,我当然不记得那么远的事情,这是妈妈亲口告诉我,作为成年人,我深深理解妈妈当时的客观原因,但是我脑海里也有一张清晰的画面:一个小婴儿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放在床的角落里,屋子是昏暗的,婴儿孤身一人面向墙,背对着外门投射进来的光,漫长的无声寂静充斥着整个房间。而当妈妈脚步匆匆走进来,婴儿能感觉到一股喜悦在靠近,当妈妈用略带凉凉的指尖轻触婴儿脸颊的时候,婴儿迫不及待的扭头,寻找妈妈的怀抱和乳房。
这个画面不知为何,异常清晰,就好像我见到过,当我跟咨询师详细阐述这个画面时,我哭了,我其实多想伸手抱抱这个婴儿,抱抱我自己。
等到我7、8岁的模样,妈妈因为要去外地工作,我只能跟着外婆一起生活,每到妈妈离开的那一晚,我基本没有早睡过,都是躲在被窝里哭到半夜,我想,这是我现在失眠的一个深层次的隐喻。
而我因为从小缺失的这份安全感,我的死亡生命力也很强大,小时候我经常幻想,如果我离家出头,或者被坏人抓走,是不是妈妈就可以回到我身边?长大之后,我经常会想我是不是生一场大病,或者身边的人出什么意外,我就可以改变下目前异地的生活状态?刚有这些念头的时候,我会深深自责,我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呢?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在我孩提时代无力改变分离状态,而产生的浓烈的、黑色的死亡生命力。
3.如此治愈我的睡眠问题
我深受睡眠问题的困扰,因为睡眠不足让我精神状态不佳,会焦躁,会抑郁,一开始我是在努力搭建外部机制。我开始给自己设定一些规则,比如我会制定早起瑜伽计划,倒逼自己早睡。我也会制定奖惩机制,晚睡我需要付出罚钱的惩罚,但是外部机制效果不甚明显,就像李笑来说的:“坚持”本身就不存在,一件事情的持续性应该源自内在动力。所以我开始搭建内部机制,向潜意识探寻,探寻我的原生家庭关系,我的亲密关系,从关系的角度去疗愈我自己,去拥抱那个卷缩着身体等待妈妈回来的婴儿,去陪伴那个躲在被窝里哭泣到半夜的小女孩。我开始有意识觉知到,当我处于亲密关系时,我是全然放松的,我就能不受任何干扰安然入睡。
之前我一直将睡眠问题当成负面情绪再解决,但当我落笔至此,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支点,一个打开我潜意识大门的支点,因为我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开始接触心理学,开始从原生家庭关系切入,尝试疗愈我自己,我好像进入一个新世界,探究关系和复杂人性的新世界。就像武志红老师,他在北大读研期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掉进了一口井,井底深不见底,冰冷又黑暗,呆在井底的人最期待的是抬头仰望井口的那片蓝天,想着都是如何爬出井底,触碰到那束阳光,但是井壁常年湿滑,一次次往上爬,只会一次次掉下来,一次次被恐惧和绝望击中。那为什么不尝试低下头,看见黑暗呢?当我们的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其实就会发现,井底是有很多细小的水流的,有水流意味着可以通往井外的世界,只要我们勇敢去探寻,沿着这些细小的水流走去,可能会探寻到溪水,探寻到湖泊,最终奔赴大江大海。
4.结语
我知道我此刻就在井底,或者有一度我在井外,当我失眠头痛欲裂的时候,我又掉了下来,而此刻的我刚刚开始尝试低头,低头寻找那些细小的河流。
写这篇文章,是写给我自己,告诉内在的那个我,潜意识的那个我,我来认识你了,也是想分享给同样有睡眠困扰的朋友,我们一起努力,通过心理疗愈的方式奔赴江海。